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除与手术方式直接相关外,术后的多种因素亦可导致或加重水肿的发生。临床上我们观察到,直接导致或诱发上肢淋巴水肿的具体原因多种多样,不尽相同,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放疗
若腋清扫的患者术后接受放疗,其发生水肿的几率明显升高。文献报道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加用放疗,上肢水肿的发生率可以从9%上升到26%。这可能与大量的放射线导致放射野内的血管、淋巴管闭塞、损伤有关,且放疗还能导致局部肌肉纤维化,压迫静脉和淋巴管,影响上肢淋巴回流,从而加重或引起上肢淋巴水肿。
2.感染
若术后伤口愈合不好或护理不当造成感染,会进一步损伤淋巴管,同时会阻碍淋巴管的重建和侧枝循环的建立,从而加重或引起上肢淋巴水肿。
3.外伤
若术后患侧上肢受外伤,可引起局部组织释放组织胺、炎性因子等化学物质,影响血管通透性等,进一步影响微循环,从而加重或引起上肢淋巴水肿。另外外伤还有可能导致感染。
4.化学制剂刺激
术后患侧上肢皮肤直接接触各种化学制剂,则其有可能损伤皮肤或渗透入肌肤内,可引起机体组织释放相应的化学物质甚至损伤血管、淋巴管,从而加重或引起上肢淋巴水肿。
5.劳累、负重
术后患侧上肢大量运动或负重后,会使通过上肢的血液循环量增加,相应的淋巴生成量亦增多,从而加重或引起上肢淋巴水肿。
6.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淋巴管-静脉短路逐渐减少,同时由于新陈代谢相对较慢,淋巴重建的功能也相对较差,整个淋巴引流的代偿能力下降,术后发生水肿的几率增加。
7.肥胖
研究表明肥胖的患者术后发生水肿的几率较非肥胖的患者要高,BMI越高水肿相对越严重。这可能与肥胖者更容易发生脂肪坏死,容易出现伤口愈合不良和感染。
8.高血压
血压升高,能使血管内物质如水、蛋白等向外渗透的总量增加,增加淋巴的生成量,从而加重或引起上肢淋巴水肿。
从上面术后淋巴水肿的诱发因素可以看出,其有些是治疗带来的副反应,我们不易预防和控制,但有些是日常生活中的失误所致,在这些方面我们是可预防或通过努力能得到改善的。
为了尽可能降低乳腺癌术后发生淋巴水肿的风险,我们在美国淋巴水肿网站(NLN)2001年提出的降低淋巴水肿危险指导原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特提醒术后患者应在以下几方面多注意:
1)注意发现患肢肿胀;
2)患肢不能持重、劳累;
3)患肢防止蚊虫叮咬,避免采血、测血压;
4)患肢勿接触各种洗涤剂,若洗衣服、洗碗时戴手套;
5)注意皮肤清洁卫生,沐浴后可擦油脂性护肤品,使皮肤保持湿润,防止细菌侵入皮肤皲裂及破损处;
6)注意患侧手指护理,指甲不宜剪得太短,以免损伤角质层;“倒刺”不宜扯拽,应用剪刀小心剪掉;
7)不戴过紧的项链和患肢的弹力手箍及其他首饰;
8)患肢不宜热敷或冷敷,不宜蒸桑拿、泡温泉等;
9)患肢不宜长时间或反复做同一动作,如擦地、切菜、写字、敲键盘等;
10)患肢不宜做剧烈运动或甩手等动作,可进行一些动作缓慢、柔和的锻炼,如打太极拳、八段锦等;
11)当肢体感到疼痛时要休息;
12)避免强烈日光照射;
13)冬天要注意保暖;
14)经常抬高患肢,减轻水肿;
15)若已水肿注意应用弹力套袖或弹力绷带包扎,长时间行走或乘坐飞机应尤其注意;
16)宜低盐、低脂饮食,限制水钠摄入量;
17)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可进食富含蛋白、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18)加强患肢的按摩护理,采用向心性按摩患肢,手法应适中;
19)患肢机能锻炼宜早,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0)患肢皮肤若有破溃或突然出现红、肿、痛等感染迹象,应尽快就医,积极消炎抗感染治疗;
21)注意控制体重和血压。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乳腺癌术后发生淋巴水肿的几率亦会降低。但由于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较长,其暴露在各种致病因素面前的机会亦较大,我们只有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多加留意,才能把淋巴水肿的几率降到最低,使其不致影响术后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