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结核病患者的心理支持活动主要以团体形式开展,包括 结核病的治疗一般包括服用抗结核药物和化疗方案。研究证明了这些治疗是有效的,但是这些治疗手段在抗结核病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程度不等的副作用和并发症,使患者感到不舒服,从身体不适到情绪低落。治疗的过程改变了患者的生活状态,带来了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压力。要渡过这种种难关,患者需要不同的支持疗法。除了药物和保健方式的支持,患者心理支持也是结核病医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的结核病治疗过程中,对结核患者的心理治疗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心理治疗也是提高患者治疗顺应性,确保患者规范治疗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研究表明,大部分肺结核病患者由于初次患病,对结核病知识缺乏了解,在患病后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担心,最大担心是影响健康(害怕死亡),其次是担心传染给家人、增加家庭负担、影响工作和婚姻以至于担心周围人的歧视,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自卑感,悲观、害怕、孤癖、心理扭曲和思想压力增大等,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针对结核病患者的心理支持活动主要以团体形式开展,包括团体带领者,通常6~10人组成一个团体,以8人为宜。心理支持的任务是帮助患者和家人,让他们学习如何处理心中那“颓丧”和“无助”的感觉。患者与“无助感”作斗争是重要的,因为有“斗争精神”的患者治愈率要比“向疾病投降”的患者高。心理支持小组可以让患者们在这种讨论小组里讲述自己的心理历程,达到互相帮助、互相安慰的作用,患者在别人的治疗经历中得到启发和鼓励,改善结核患者的心理调整和自我感觉。心理支持也帮助患者面对和处理结核病治疗中的并发症或副作用,例如用不同的心理技术,包括了放松训练、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来帮助结核患者消除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心理反应,增强了结核患者的信心和意志,用正确的心态来面对逆境。心理支持是结核病治疗的辅助手段,将改善许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生活素质,这就是心理支持的价值。
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终身荣誉教授,美国团体心理治疗权威,与维克多?弗兰克(Viktor Frank)和罗洛?梅(Rollo May)并称存在主义治疗法三大代表人物之一的欧文?亚隆(Irvin D.Yalom)教授,是当世仅存的国际精神医学大师。亚隆教授认为治疗性的改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且随着人类各种体验的复杂的相互作用而产生,他将这种相互作用称为“疗效因子”,并总结概括出11个主要的疗效因子:
(1)利他主义:团体成员通过向其他组员提供帮助而感受到自己好的地方或意识到自己的某些正向优点,提升自己的自尊,增强自我价值感。
(2)团体凝聚力:团体辅导的基本功能就是让参与者能感到自己被团体其他成员接受而产生归属感。在一个逐渐形成凝聚力的团体里,团体成员通过逐渐得到小组中其他成员无条件的接纳和支持而感到温暖和平静,从而体验到归属感。团体成员体验到一种「大家在一起」的感觉。成员有被接纳及不再和旁人隔离开来的感觉。随着小组的成长,相比其他地方,组员能感到置身小组之中犹如回到家里。
(3)普遍性:使组员了解到其并非唯一受某方面问题困扰的人,其它成员也有和自己类似的问题及感受,“我不是孤军奋战的”。团体咨询使组员了解到其情况不比别人更糟,了解到别人也有和其自身同样的“坏”想法或不好的感觉;了解别人也有和其同样不愉快或糟糕的生活背景或经历,从而降低其唯一感,使其减轻心理负担、增强安全感。
(4)人际学习:团体成员间可以供给资料和交换生活经验,还可以直接观察、比较和模仿别人的行为举止。人际学习源于团体成员间的互动,组员们发现在互动中他们的言行对其他人的影响,通过领悟,他们能意识到他们是如何形成这种特定的行为交往模式,以及这些特有的交往模式是如何作用于他们现实生活的。通过团体成员间的坦诚相待、反馈和相互支持,组员可改善他们的行为交往模式。
(5)传递信息:小组领导者或组员对某一组员提供忠告或建议,或某个团体成员对人生问题给予确切的劝解和建议,以不同的行为方式应对某个生活中的重要人物或事件。
(6)情绪宣泄:指团体成员对过去或此时此地所发生的状况通过口头或非口头的方式表达感受、释放情绪,从而缓解他们的痛苦。这些情绪包括:紧张、愤怒、悲伤、恐惧等。团体成员也可以通过哭泣、呐喊或写作等不同的形式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7)认同模仿:指的是组员通过认同,继而效仿、采用另一位团体成员的行为模式或交往风格。团体成员在发现组内存在榜样后,有意向团体中比其适应良好的人学习,并且在目睹团体成员勇于表露自己所不为人知的一面又因此而得到支持和理解后,更愿意做这样的尝试。
(8) 原生家庭的矫正性重现:指在团体中重现某些原生家庭不良经验而给予矫正重整的机会。在某方面,团体体验就像家庭体验,使团体成员重新经历并了解其在家庭中的成长过程,帮助其理解其过去对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重要人物的未了情结,成员可分别扮演父母、亲戚,透过团体体验,了解过去和父母及亲戚关系的形成及发展。
(9) 提高社交技巧:团体给个体提供与其他人接触的机会, 了解自己与别人的交流沟通方式,改善团体成员的交往技巧,使团体成员对彼此及其他人更加信任。
(10)希望重塑:目睹其他团体成员的改善或成长会对组员有所启示。明晰别人存在和自身类似的问题,并看到这些问题得以解决,对自身会有所鼓励,知道团体能帮助包括自身在内的有类似问题的人,重新竖立希望。
(11)存在意识因素:指团体成员终究要接受其必须为自己的生命负责这个事实。了解到生命中有时是不公平的,有些痛苦和死亡终究是无法逃避的,无论和别人多么亲近,仍需独立面对人生,面对生死,因此更诚实地生活,而不被枝节小事羁绊;认识到无论从别人那儿得到多少指导和支持,终究必须为自己生活的方式负起责任,并且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面对生存真相的勇气和能力。
了解疗效因子是为了在为结核病患者提供团体心理支持小组活动时参考使用。以下是结合到结核病患者的背景后团体带领者可以参考的疗效因子。
? 暴露患者问题所在:患病及治疗的历程,检视并引导修正;
? 传递信息:指导式教育,提供知识;
? 希望重塑:感到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他人的进步带来希望;
? 普遍性:同是天涯沦落人,看到别人正在经历同样的事情,原来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受苦;
? 利他主义:在给予中获得快乐。天堂与地狱的故事;
? 认同:依照其他患者或带领者塑造,学习有用的行为;
? 宣泄:宣泄和释放情感,我的心事有你愿意听;
? 带领者表达共情用存在的观点鼓励病人:感到接纳和关怀;
? 医生建议或忠告:专业的、有建设性的解决问题;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团体带领者在团体中的角色。在团体心理支持小组中,团体带领者不是作为权威或主持者的姿态参与其中,而是帮助组员建立支持性、凝聚力高并且有活力的微型社会交往模式,然后以推动团体工作为目标,设定团体互动的模式和规则,作为一名相对透明的参与者融入团体之中。所谓透明,即团体带领者应把自己在小组中的感受、情绪、困惑、收获与所有组员分享,将自我融入小组之中,同时将技术整合其中,而不是高高在上地发布指令。同时,团体带领者应作为透明化的榜样,在团体互动中表现出强大的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