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民福康养生 > 查疾病 > 异位性皮炎的中医辨证用药治疗

异位性皮炎的中医辨证用药治疗

  异位性皮炎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皮肤病,可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烦恼。患有异位性皮炎要及时诊断治疗,也要做好护理。很多人对异位性皮炎不是十分了解,不知道异位性皮炎有哪些治疗方法,中医认为异位性皮炎,其病因多由患者感受风湿热邪,或受羽毛、尘埃、花粉等物刺激,引动体内湿热蕴郁肌肤,发病急而出现红丘疹、水疱,其临床表现为湿热蕴肤证、有的患者由于脾胃虚弱,饮食状况较差,内蕴湿热,缠恋不解,致使病情反复发作,转为慢性,其临床表现为脾胃虚弱证。亦有因湿热久蕴,伤阴耗血,血虚风燥肌肤失养,使皮损干燥粗糙,呈苔藓状,临床表现为阴伤血燥证。采用辨证论治方法治疗,常见证型论治如下。

  1、湿重于热证

  多见于婴儿期,患儿肥胖,好发于头面、颈项,或延及其他部位、皮损初起为红斑、边界不清,红斑上有密集的丘疹、丘疱疹、水疱,脂水渗出,渗液干燥结痂,痂皮磨掉或抓脱呈现鲜红糜烂面。伴剧烈瘙痒,哭闹不安,夜卧难眠。舌质红,脉滑数。治宜健脾除湿,清热止痒。方选小儿化湿汤、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苍术6g,白术6g,茯苓l0g,泽泻l0g,滑石l0g,黄芩6g,陈皮6g,炒麦芽l0g,白鲜皮l0g。加减变化:通常选小儿化湿汤加味治疗。当红斑面积较大,水疱渗液较多时,可加龙胆草、通草、生地以加强清热凉血作用,因药苦寒,中病即减;若糜烂面大渗出多,加木通、生地榆,干结后即减;由于搔抓而继发感染出现脓疱,加地丁、败酱草。根据患儿年龄用量要适宜,可分4次内服,或频频喂饮,病情基本控制后,可继服小儿化湿汤原方调治3~5天。反复发作者,当每次治愈后,可用参苓白术散(成药粉剂)善后调理,巩固疗效。l岁以上的患儿亦可用香橘丹调治。

  2、热重于湿证

  多见于婴儿期。患儿瘦弱,好发于头面、颈项或延及躯干、四肢、皮损以淡红色或黯红色斑片为主,边界不清,纹理粗疏,可见密集小丘疹,无水疱,无明显渗出,表面覆有灰白色鳞屑,有抓痕血痂;伴剧烈瘙痒,眠不安,精神疲惫,饮食减少;舌质淡红,苔薄或根腻,脉沉数。治宜清热祛湿,消风止痒。方选消风导赤散加减。药用生地10R,银花l0g,黄连6g,木通6g,赤茯苓l0g,薄荷3g,白鲜皮10g,生甘草6g。加减变化:通常用消风导赤散化裁。若红斑面积大,加丹皮、知母、生石膏;皮损粗疏干燥,加当归、玄参;胃纳呆滞者,加佩兰、藿香;大便干燥者,加大青叶、麻仁。因其中有些药性味苦寒,量宜轻,中病即减。

  3、湿热蕴肤证

  见于儿童期及成人期初发病时,皮损以红斑、红疹、水疱或丘疱疹为主,抓破后出现糜烂面,少量渗出,结痂;瘙痒剧,便干溲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方选消风导赤汤、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用生地15~30g,黄连6~l0g,黄芩6~l0g,木通4~6g,茯苓10—15g,泽泻8~12g,车前子6~10g,银花6~l0g,白鲜皮10~15g,甘草6~10go加减变化:儿童应用消风导赤汤化裁,成人宜以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泻肝汤【译】:多用于阴虚而不甚、阳亢而不烈之高血证及滴虫性阴道炎、阴痒、带下等证,皆有一定疗效)。痒甚者,加珍珠母、磁石;胃纳欠佳者,加藿香、佩兰;大便干者,加大青叶、麻仁。

  4、脾胃虚弱证

  多见于体质瘦弱者,或患者久病不愈,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皮损干燥粗糙,覆有鳞屑,或兼有丘疹水疱,糜烂,渗出,自觉瘙痒。面色苍白,神疲肢乏,饮食减少,腹胀便溏;舌质淡,苔腻,脉细弱或沉滑。治宜健脾除湿。方选健脾除湿汤、除湿胃苓汤加减。药用炒白术10g,苍术10g,厚朴10g,陈皮10g,茯苓12g,泽泻12g,六一散10g,猪苓10g,白鲜皮15g,地肤子15g。加减变化:上述两方均可选用化裁。这种证型的患者,当用汤剂治疗,症状基本缓解后,可选用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等中成药,善后调理。

  5、阴伤血燥证

  病程较久,皮损轻度浸润肥厚,部分呈苔藓状,表面干燥粗糙;或见患处为散布的丘疹、略硬,抓痕、血痂多见,伴剧烈瘙痒;舌质黯红少津,苔少,脉弦沉。治宜滋阴润燥止痒。方选养血润肤饮、滋阴除湿汤加减。药用当归10g,熟地15g,生地30g,黄芪10g,天冬10g,麦冬10g,花粉10g,桃仁10g,红花10g,丹参10g,白鲜皮15g加减变化:一般情况下选用养血润肤饮,若抓破尚有渗水者,选用滋阴除湿汤化裁:若肥厚、苔藓状明显,酌加王不留行、泽兰;痒甚者,酌加皂刺、代赭石、煅龙骨等。

  温馨提示

  异位性皮炎的患者要避免用过热的水沐浴、沐浴时间不宜过久。清洁沐浴用品以及所有保养乳液、乳霜,都不能含有香味和酒精。冬天要避免肌肤干燥,并且保持润温暖的环境。避免压力过大,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

  【参考文献:《皮肤性病诊断与治疗》《常见皮肤病中药外治方》《皮肤病验方集锦》】

史上全明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