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介入治疗主要方法有,一是使用球囊扩张术解除狭窄的瓣膜或血管, 如肺动脉瓣狭窄(PS) ,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等;二是采用封堵器材(包括封堵伞,弹簧 圈等)堵闭心脏和血管内的异常缺损与通道,如动脉导管未闭(PDA) ,冠状动脉瘘,肺动静脉瘘等;另外,一些少见的先心病 如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采用经皮肺动脉瓣射频打孔术; 肺动脉及分支狭窄, 主动脉缩窄及外 科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支架置入术等. 随着介入治疗的日益普及,并发症也时有发生.有医院在 2005 年报道的 2318 例常见 4 种先心病(PDA,ASD,VSD,PS)介入治疗中,并发 症发生率为 1.47%;2005 年~2006 年全军多中心(38 所部队医院)8862 例结构性心 脏病介入治疗统计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4.33%.因此,各种先心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的发生并不罕见.
常见先心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如下:
1.心包填塞
所有先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均可发生,最常见于 ASD 封堵术,其发生率约为 0.12%~0.47%, 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行房间隔穿刺亦容易造成,应尽早外科手术处理.
2.心律失常
最常发生在 ASD 和 VSD 的介入治疗患者,VSD 更为多见,我们统计的全军介 入治疗并发症中,各种传导阻滞发生率最高,达 2.93%,占总并发症的 67.71%,包括左束支 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 II 型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应植入永久起搏器.
3.封堵器脱落
封堵器选择过小,病变解剖部位特殊,操作不当或器材本身质量问题均能导致 封堵器脱离,其发生率约为 0.12~0.47%,ASD 介入中多见.ASD 边缘菲薄柔软,封堵器不易 夹持残余房间隔组织.术后 1 个 月应避免剧烈活动和用力咳嗽,防止发生封堵器的脱位.一旦封堵器脱离,患者生命体征无明显 异常者,应立即行外科手术处理.
4.残余分流与溶血
常见于 PDA 和 VSD,由于封堵器过小,移位或封堵器内充填物在体内损 坏造成残余分流,血流通过封堵器时引起溶血.另外,VSD 伴有膜部膨出瘤者,瘤周组织粘连 牢固程度差,单纯封堵膨出瘤的出口,囊袋可继续增大,术后用力活动易出现封堵器的移位,造 成新的残余分流, 甚至出现溶血. 其发生率 PDA 封堵术<0.80%, VSD 封堵术 0.51%~5.88%. 需外科手术治疗.
5.三尖瓣关闭不全
多见于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也可见于 VSD 封堵术,但也有报道 ASD 封 堵术后出现,其发生率约 0.2%左右.主要是由于导管或导丝在通过腱索或乳头肌,建立轨道时 损伤了三尖瓣结构, 封堵器的输送杆在旋转过程中也有可能缠绕周围的腱索. 扩张肺动脉瓣狭窄 时球囊位置过低,可将三尖瓣和乳头肌撕裂,均能造成三尖瓣关闭不全.应外科手术干预处理.
6.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要见于 VSD,由于缺损上缘距主动脉右窦距离太近,封堵后封堵器 会影响主动脉瓣的关闭, 建立轨道时损伤了主动脉瓣, 或者术后封堵器的移位也可造成主动脉瓣 的关闭不全,其发生率<0.2%.需心脏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并行缺 损修补.
7.空气栓塞
导管及输送鞘内排气不彻底,进入心脏后带入气体,另外,行 ASD 封堵时,患 者深呼吸时亦可由鞘管进入气体,造成空气栓塞,患者可表现烦躁不安,心率减慢,严重时可致 脑栓塞,甚至死亡. 8.主动脉-心房瘘: 此并发症主要发生在 ASD 封堵术后晚期,ASD 位置靠近前上方及选择的 封堵器偏大,封堵器边缘长期摩擦主动脉瓣根部,造成机械性损伤.另外,ASD 上缘较短时, 使用大的封堵器呈"Y"形夹住主动脉根部的方法,发生的风险较大.瘘口可位于左房,也可在 右房,亦可造成心房游离壁的破溃出现心包压塞.
其他并发症: 导丝,导管损伤动脉内膜,可形成动脉夹层,为较少见的并发症.术中或 术后拔管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器材本身质量问题出现封堵器脱载,出血,感染,发热,导管,导 丝折断,球囊导管嵌顿,缺氧发作,甚至死亡均是介入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上述风险相对于比较成熟的心血管外科手术而言,风险非常大啦,所以发达国家目前严格限制介入封堵治疗。只有肌部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等少数外科手术风险更大的疾病才采取介入治疗。不要因为害怕皮肤切口大一些而忽视介入的更大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