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神经性水肿又称风疹块和血管神经性水肿,二者可分别出现或同时发生,表现为皮肤非指压痕性的水肿,有时还累及上呼吸道或肠胃道粘膜。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为多见。损害皮肤表层,表现为红色葡行边缘、中央苍白的团块皮疹,有时可融合为巨大风团。获得性血管性水肿的治疗与荨麻疹治疗相同。对急性严重发作病例,可使用新鲜血浆或纯化的含C1抑制物的制剂。有喉头水肿导致呼吸窒息时应采取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必要时可使用肾上腺素及皮质激素。
首先应找寻病因并加以支除。对症治疗常采用抗组胺受体H1拮抗剂,如安泰乐每次25~50mg,日3次,对慢性荨麻疹尤其是物理性荨麻疹有较好效果,赛庚啶每次4mg,日3次或氮他啶每次1mg,日4次对寒冷性荨麻疹效佳,羟嗪治疗精神性和胆碱能性荨麻疹有良效,这些药物都有思睡作用。近年来新一代抗组胺药物不断问世。它们只轻度或不具有抗胆碱作用,以及通过血脑屏障能力低,因而不产生口干和嗜睡作用。如新敏乐(阿伐司丁acrivastine),每次8mg,日1次;特非那定(terfenadine),每次10mg,每日1次;又如仙特敏(certirizine),每次10mg,日1次,它能抑制组胺介导的早期反应,又能抑制炎症细胞特别是嗜中性粒细胞嗜睡酸性粒细胞向过敏部位移行、积聚从而抑制后期过敏反应的作用,Juhlin报道它有抑制组胺、缓激肽、血小板活化因子等的作用。玻璃玛朗(primalan,mequitazine),每次10mg,日2次,它具有阻断肥大细胞脱颗粒,阻断组胺,花生四烯酸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致炎介质对H1受体作用,能调节迷走神经紧张性,从而阻止慢性症状的发展。
对顽固的、应用抗组胺受体拮抗剂无效的患者,可合并应用抗组胺受体H1拮抗剂如西咪替丁(甲氰咪呱)或兰替丁,有时可取得满意效果。酮体芬亦可合并使用。
拟交感神经药物主要用于急性荨麻疹和(或)神经性水肿,尤其是喉水肿患者,应用0.1%肾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对严重急性过敏性反应可隔20~30分钟注射0.5ml;发作频繁病例可试用长效制剂如肾上腺素油剂。
皮质类固醇应用于急性严重病例如过敏性休克、血清病性荨麻疹或伴发于坏死性皮肤血管炎的荨麻疹,对慢性病例效果不著。
抑肽酶(aprotinin)静脉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有一定疗效,10次为一疗程,每例可采用2~3疗程。慢性荨麻疹患者还可试用静脉注射普鲁卡因,肌肉注射组胺蛋白,口服羟氯喹、利血平、维生素K等。氨茶碱与β-肾上腺能药物可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的含量增高而使组胺释放减少,钙制剂有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作用。对精神因素引发的,尚可采用地西泮等镇定剂。
抗生素和磺胺类制剂适用于胃肠道或呼吸道有明显或隐伏性感染引起的荨麻疹荨麻疹患者。
温馨提示: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用一般的抗组胺治疗效果不佳。可使用氨基己酸(6-氨基己酸)等抗纤溶酶(纤溶酶为C1的活化剂)药物治疗,同时有预防及减少复发的效用。雄性激素(垂体前叶阻抑剂达那唑有轻度抗雄性激素作用)可以刺激机体C1抑制物的合成而产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