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炎性过程,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时可伴有心包炎和心内膜炎。本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预后大多良好,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其治疗原则简单介绍如下:
(一)减轻心脏负担
应强调卧床休息,心脏情况好转后再逐渐开始活动。
(二)药物治疗
目的是促进心肌病变的恢复和改善心脏功能。
1.维生素C大剂量缓慢推注,对心肌病变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疗程l个月。
2.肾上腺皮质激素 目前有争论。多数人同意用于心源性休克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对难控制的心力衰竭和其他治疗无效的患儿也可试用,但最好不在发病10d内应用,以免使病毒感染扩散。
3.其他促进心肌病变恢复的药物 危重患儿可选用:静脉滴注能量合剂,或1,6二磷酸果糖,较重的可肌注辅酶Q10。
病毒性心肌炎认识上的四大误区
近年来全国各地报道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例有所上升,但重症病例较少,大多数为轻型病例。因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情轻重悬殊,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如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发生死亡,家长特别害怕孩子得“病毒性心肌炎”,随之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担忧和恐慌。病毒性心肌炎认识上的四大误区。
1.感冒了就会得病毒性心肌炎
一般引起感冒的原因90%以上为病毒感染,有人误以为感冒了就会引发病毒性心肌炎。
其实感冒后,只有极少部分孩子的心脏会受到病毒的损伤,这与病毒的种类,人体的免疫力,周围环境的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影响人体免疫力、反应性的内在和外界因素很多,如细菌感染、营养不良、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疫苗接种、药物的作用尤其是激素、抗生素等的长期应用。由于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病毒可乘虚而入,直接侵袭心肌或通过自身免疫反应损害心肌,发生了病毒性心肌炎。反之,如果入侵病毒少,毒性低,而人体抵抗力强,又没有上述不利因素,人体与病毒斗争必然取胜,那就不发生病毒性心肌炎了。
2.心脏出现早搏就表示得了病毒性心肌炎
心脏早搏又分为良性和恶性,一般健康人在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吸烟、饮酒、喝浓茶、喝咖啡或消化不良时均可出现早搏。功能性或良性早搏常出现于饭后及安静时,活动后早搏反而减少或消失。但如果是在运动后早搏明显增多,需上医院检查,医生会根据孩子发病前是否有明显发热及感冒、腹泻等病毒感染史及相应的化验和检查,再做出诊断。
3.心肌酶谱高了就是病毒性心肌炎
一般医院怀疑孩子得了病毒性心肌炎后,都会抽血检查心肌酶谱,尤其是检查肌酸激酶(CK)的心肌同功酶(CK-MB)和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因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受损的情况。但这并不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唯一依据,医生还会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4.得了病毒性心肌炎的孩子以后会发展成为慢性心肌炎患者
如果医院已经通过全面的检查明确了孩子的诊断,应了解孩子的病情轻、重程度。从全国性的大批病人的长期随访资料表明,一般经过2~6年的随访,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60%经数周或6个月内治疗即痊愈,不到40%经数年后痊愈或好转。只有极少数孩子(2%~3%)在患病过程中出现心脏扩大等重症症状导致死亡。可见,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是好的,只有少数遗留后遗症,如早搏,I 度房室传导阻滞等,而且大多是心肌修复时疤痕组织引起,预后一般良好,家长不必为之恐惧或担忧。
温馨提示:多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发病前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发病后常有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恶心、头晕等症状,所以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多多了解有关病毒性心肌炎的内容,避免因没有及时治疗而造成的更大伤害。
【参考文献:《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常见病的防治与家庭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