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血液检查:血红蛋白正常或轻重不同程度下降;白细胞在活动期可有增高;血沉和C—反应蛋白增高是活动期的标志;严重或病情持续病例血清白蛋白下降。
(二)粪便检查:肉眼观:粘液脓血;镜下观:红细胞和脓细胞,急性发作期可见巨噬细胞。粪便病原学检查的目的是要排除感染性结存肠炎,是本病诊断的一个重要步骤,需反复多次进行(至少连续3次),检查内容包括:1.常规致病菌培养,排除痢疾杆菌和沙门菌感染,根据情况选择特殊细菌培养以排除空肠弯曲菌、艰难梭状芽孢杆菌、耶尔森杆菌、真菌等感染;2.取新鲜粪便,注意保温,找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及包囊;3.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者作粪便集卵和孵化以排除血吸虫病。
(三)自身抗体检测:血中外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是UC的相对特异性抗体;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为CD的相对特异性抗体。
(四)肠镜检查:是本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应作全结肠及回肠末段检查,直接观察肠粘膜变化,取活组织检查,并确定病变范围。本病病变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绝大部分从肛端直肠开始逆行向上扩展。内镜下表现:
1.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弥漫性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模糊,质脆、出血,可附有脓性分泌物;
2。病变明显处见弥漫性糜烂或多发性浅溃疡;3.慢性病变见假息肉及桥状粘膜,结肠袋往往变钝或消失。粘膜活检:活动期表现为表面糜烂、溃疡、隐窝炎、隐窝脓肿;慢性期表现为隐窝结构紊乱,杯状细胞减少。
(五)X线钡剂灌肠检查:1.粘膜粗乱及(或)颗粒样改变;2.多发性浅溃疡,表现为管壁毛糙呈毛刺状或锯齿状以及见小龛影,亦可有炎症性息肉而表现为多个小的圆或卵圆形充盈缺损;3.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肠管缩短、变细,可呈铅管状。结肠镜检查比X线钡剂灌肠检查准确,有条件宜作结肠镜检查,,检查有困难时辅以钡剂灌肠检查。重型或暴发型病例一般不宜作钡剂灌肠检查,以免加重病情或诱发中毒性巨结肠。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复发作腹泻和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伴有(或浊伴)不同程度全身症状者,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肠炎及克罗恩病、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等基础上,具有上述结肠镜检查重要改变中至少1项及粘膜活检组织学所见可以诊断本病(没有条件进行结肠镜检查,而X线钡剂灌肠检查具有上述X线征象中至少1项,也可以诊断本病,但不够可靠)。如果临床表现不典型而有典型结肠镜检查表现及粘膜活检组织学所见(或典型X线钡剂灌肠检查表现)者也可诊断本病;有典型表现或典型既往史而目前结肠镜检查或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典型改变,应列为“疑诊”随访。应强调,只有在认真排除各种可能有关的病因后才能作出本病诊断。一个完整的诊断应包括其临床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病情分期及并发症。
(二)鉴别诊断:
1. 慢性细菌性痢疾:常有急性菌痢病史,粪便检查可分离出痢疾杆菌,
结肠镜检查时取粘液性分泌物物培养的阳性率较高,抗菌药物治疗有效。
2. 阿米巴肠炎:病变主要侵犯右侧结肠,也可累及左侧结肠,结肠溃疡较深,边缘潜行,溃疡间的粘膜多属正常。粪便或结肠镜取溃疡渗出物检查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抗阿米巴治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