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是一种历史较悠久的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 tetani)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粘膜,故破伤风都发生在伤后。一切开放性损伤,均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
破伤风的西医治疗方法
(一)治疗
具有明确外伤史及典型临床表现的破伤风患者,一般均能及时诊断。因而,治疗是否适当为直接影响破伤风预后的关键。在破伤风的治疗中,彻底的伤口处理,恰当地控制肌肉痉挛而防止喉痉挛,以及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最为重要。
1.病原治疗
(1)伤口处理
破伤风的伤口情况直接与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有关。因此,伤口的处理十分重要。伤口应认真检查,彻底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特别是表面已结痂甚至愈合的伤口,常因深部异物及感染的存在,临床的病情可不易控制或继续发展。
此时应果断重新切开探查和引流。为充分引流,伤口应敞开而不宜包扎,最好用3%过氧化氢溶液浸泡或反复冲洗以消除厌氧环境。
(2)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TAT)的应用
破伤风毒素毒性较强,如经处理减低毒性而保留其免疫原性,即称为破伤风类毒素,用以免疫马后获得马破伤风抗血清 (TAT)。亦可直接从破伤风免疫注射后的志愿者中采血制备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主要作用为中和游离的破伤风毒素,但对已与神经细 胞结合的毒素无中和作用。对伤口感染较重及症状明显的患者,应争取发病后早期使用,并根据伤口情况及病情进展决定是否需要重复应用或加局部应用,以中和新产生的毒素。
(3)抗生素治疗
破伤风梭菌不侵入血循环和其他器官组织,其致病完全由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引起,如能彻底引流消除局部感染灶,清除厌氧环境,即能达到病原治疗的目的。
因此,抗生素应用的目的仅限于杀灭伤口内的破伤风梭菌繁殖体和同时侵入的需氧化脓菌。破伤风梭菌繁殖体对青霉素敏感,常用剂量为给予青霉素 160万~240万U/d,分次肌内注射。
如患者对青霉素过敏,或合并肺部感染和伤口感染严重,则应换用或根据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其他抗生素,单用或联合应用。
2.对症治疗
(1)镇静剂和肌肉松弛剂
选择适当的镇静剂和肌肉松弛剂进行抗痉挛治疗,能有效地减轻肌强直及阵发性肌痉挛。这不仅减轻患者痛苦,又能有效地预防喉痉挛和减轻肺部感染。镇静剂常选用氯丙嗪及异丙嗪,肌肉松弛剂则首选地西泮。剂量应根据病情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而随时调整。
(2)气管切开术
控制阵发性肌痉挛的目的是预防喉痉挛发作引起窒息,以及减轻吸入性肺部感染。如患者病情重,进展迅速,则常需紧急气管切开以预防或处理喉痉挛。对已有明显肺部感染发生患者,气管切开能改善通气和利于引流吸痰。
(3)支持和营养
破伤风患者因吞咽肌组痉挛常不能顺利进食,加之持续性肌强直、肌痉挛和交感神经兴奋造成大量能量消耗,使患者迅速消瘦和发生营养不良。
(4)环境及护理
破伤风患者常因外部刺激而诱发痛苦的痉挛,甚至喉痉挛窒息死亡。因而,病室环境应绝对安静避光,各种诊治措施操作应轻柔,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各种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