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萎缩对于我们来讲病不是一种陌生的疾病,我们都知道一般如果脑萎缩病症严重的话,就会导致人体患上老年痴呆症,其实这只是其中一点,观点也比较片面,但是足可以证明脑萎缩带来的伤害之大。所以,了解脑萎缩的症状就是一件不可忽视的问题,只有知道脑萎缩的症状,才能及时发现,及早治疗。
脑萎缩是一种脑组织细胞相应减少而引起脑神经功能失调的疾病,脑萎缩在临床最主要的症状是痴呆,尤其是老年人易引起老年痴呆症。
脑萎缩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脑组织体积缩小的一种精神衰退性疾病,多由遗传,脑外伤(脑外伤【译】指由于外物造成的、头脑部肉眼可见的伤,一般可引起严重的后果。脑外伤常引起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功能障碍。这主要取决于损害是在脑组织的某个特定区域(局灶性)还是广泛性的损害(弥散性)),脑梗塞,脑炎,脑缺血,缺氧,脑动脉硬化,煤气中毒,酒精中毒等引起脑实质破坏和神经细胞的萎缩,变形,消失,其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脑血管长期慢性缺血而造成的。脑萎缩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给家庭,社会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
脑萎缩可有家族史,绝大多数为散发性,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其病理改变是由于蛋白质和脂肪的减少水分的丧失体积变小、重量变轻,全脑重量可能减至G以下。脑萎缩的部位可与临床表现相关,萎缩最严重的部位与血管的分布并无关系,故可能并非单纯营养缺乏所致。因此更可证实,本病系多因性的从年龄而论,人体进入老年以后,大多数人的躯体和精神功能都在发生缓慢进展的衰老现象,如视力听力减退、毛发变白脱落、皮肤发皱、萎缩肌力减退、反射减弱、内脏功能失调等。同时人脑也因进入老年期而发生退行性变化,如脑血流量减少、摄氧量减少、神经细胞萎缩、神经纤维再生能力减弱等,从而不仅导致躯体衰老,而且引起精神衰老。
脑萎缩属中医“痴呆”,“健忘”,“眩晕”,“痿证”,“震颤”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虽病位在脑,但与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病理机制属本虚标实。临床上可将脑萎缩分为五型辨治。
一、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型。
主要表现为头晕耳鸣,神疲倦怠,腰膝酸软,毛发焦枯,舌淡苔白,脉虚无力或沉细。治宜滋补肝肾,填精健脑。药用熟地,山萸肉,山药,制首乌,龟板,枸杞子,桑葚子,远志,菖蒲,怀牛膝,鹿角胶等水煎服。失眠多梦者加枣仁,龙骨,牡蛎;偏瘫加黄芪,全虫,地龙;肢冷较甚加肉桂,附子。
二、气血不足,脑髓失充型。
主要表现为面色少华,倦怠流涎,失眠纳少,肢体麻木,表情呆滞,喜静恶动,短气懒言,舌淡苔薄,脉细缓。治宜补气养血,益智健脑。药用人参,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山药,黄精,黄芪,龙眼肉,酸枣仁,紫河车,益智仁等水煎服。颈硬胀者加葛根;大便干结加女贞子,草决明。
三、阴虚火旺,脑髓消缩型。
主要表现为急躁易怒,失眠多梦,颧红咽干,眩晕耳鸣,两目干涩,皮肤干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宜滋阴降火,补髓健脑。药用黄柏,知母,生地,丹皮,元参,女贞子,枸杞子,龙骨,牡蛎,生铁落等水煎服。震颤加龟板,鳖甲;腰膝酸软加杜仲,山萸肉;神呆者加菖蒲,远志。
四、痰浊雍盛,蒙蔽脑窍型。
主要表现为头重且晕,胸闷短气,倦怠嗜卧,肢体麻木或沉重,舌淡苔白腻,脉滑。治宜祛痰化浊,开窍醒脑。药用半夏,陈皮,茯苓,竹茹,枳壳,远志,郁金,菖蒲,胆南星等水煎服。舌质紫暗者加丹参,川芎;食少加山楂,鸡内金;腹胀痞满加莱菔子。
五、瘀血阻滞,脑失荣养型。
主要表现为口唇紫暗,肢体麻木,善忘,口干欲饮,语言颠倒,或久病反复加重,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弦细或涩。治宜活血祛瘀,通络醒脑。药用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参,远志,菖蒲,鸡血藤,柴胡,牛膝等水煎服。小便失控加益智仁;共济失调加黄精,全虫;视物不清加菊花,枸杞子。
此外,不论何种证型,在辨证论治的同时,均可配合动物的脑,脊,骨三髓进行治疗。
温馨提示:脑萎缩多数是因为年龄慢慢变大,身体各项机能越来越弱引起,所以,作为老年病之一,脑萎缩对老年人的影响尤其严重。
【参考文献:《脑萎缩诊断与治疗》、《慢性顽疾的中医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