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饵的选用
在我们钓鱼人队伍里有一句俗话:“三分钓技七分饵料”,它说明饵料在整个钓鱼活动中起到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于是,不少的钓友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手段搜寻“祖传秘方”,配制“绝杀饵”,购买进口饵料,但通过一段时期的使用,效果往往并没有像他们所期望的那样好,即使自己陷入很茫然的状态时也浑然不知缘由。就我几十年的用饵经历体会到,饵料不分贵贱,关键是要能“对症”,要能有针对性地灵活用饵。
用饵随季节而变
鱼类是变温性动物,冬季鱼类为了抵御严寒,生理上需要大量摄入含高蛋白高脂肪的饵料,这种需求一般要延续到仲春及产卵过后的高温时节。这段时间用饵我们应该多选择如:蚯蚓、红虫、蛆虫、虾肉或含以上营养成分的商品等荤腥类饵料,上钩的机率较用面饵等素食要大的多。但是,到入夏过后,随着水温的升高,鱼类的生理机能发生了较大变化,它们对含高蛋白、大卡量较高的饵料需求逐步下降,开始喜欢觅食如:面团、米饭、嫩草叶、玉米粒等素食类饵料,尤其是个体较大的成年鱼类,偏素的食性更明显。
此时作钓,我们就要顺应鱼类的喜好,改荤腥类为素食类饵料,满足鱼类的生理需求以求提高上钩率。当到了深秋以后水温快速降低,鱼类又开始逐步恢复喜食荤腥饵料的习惯,鱼类一年四季的这种食性变化如此循环往复,我们在用饵方面也要随着鱼类的口味走,以变用变地用饵,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我们不能根据鱼类得这些喜好选饵用饵,即使你的饵料在名贵,品牌再响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收获也不会理想。
用饵随水质而变
我们垂钓的水域有肥水(包括工业轻度污染)与瘦水之分,它们的酸碱度、富营养化程度分别左右着鱼类的耐氧性、活动、觅食习惯及食欲等方面,特别是在鱼类觅食的饵料种类上有着很大的区别,我们要针对不同水质里鱼类的不同觅食习惯,选择不同的饵料类别,以求效果的大化。
肥水中由于浮游生物、藻类较多,滋生了很多的小鱼小虾,鱼类的食源丰富因而饥饿程度很低,因此,鱼类对于饵料的质量、种类也较挑剔。我们在钓肥水鱼的时候,就要力争饵料的少而精,既要防止将鱼喂饱又要唤起它的觅食欲望,这就要我们做到针对性地用饵,在饵料的质量、味型、状态上下工夫。冬季寒冷时节小鱼闹钩较少,应选择大腥大香或主腥的饵料,夏季由于肥水里小鱼小虾闹钩厉害,应多用素饵降低小鱼骚扰,再结合天气、气压、风力等因素,及时总结肥水鱼的活动特征,效果会得到不少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