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茶的冲泡方法二
使用的茶具来分,可分为杯饮法和壶饮法。一般,大多采用杯饮法;为使冲泡过的茶叶与茶汤分离,便于饮用,习惯采用壶泡法。以茶汤中是否添加其它调味品来分,又可分为"清饮法"和"调饮法"两种。
中国绝大多数地方饮红茶采用"清饮法",茶汤多数地方饮红茶采用"清饮法",没有在茶汤中加添其它调料的习惯。在欧美一些国家一般采用"调饮法",人们普遍爱饮牛奶红茶。通常的饮法是将茶叶放入壶中,用沸水冲泡,浸泡5分钟后,再把茶汤倾入茶杯中,加入适量的糖和牛奶或乳酪,就成为一杯芳可口的牛奶红茶。
在原苏联,人们特别爱饮柠檬红茶和糖茶。尤其是俄罗斯民族有一种吃糖的嗜好,饮茶时常把茶烧得滚烫,加上很多的糖、蜂蜜和柠檬片。
三、“功夫茶”则是指泡茶之法
1、清人俞蛟所编着的《潮嘉风月记》开篇写道:“工夫茶,烹治之法”,写的主要是饮茶时的炉、壶、杯等后半篇则是泡法技巧。这说明“工夫”二字是指泡技,而不是指茶叶。是后人误将“功”写为“工”,还是俞蛟(浙江人)不知潮州方言将潮州语音“功”、“工”混为一谈?不得而知。
2、“功”、“工”在广东潮汕、福建闽南的方言中音与义是有区别的。茶圣吴觉农指出:在潮州方言中,“工”音“刚”,“功”音“攻”。我们闽南话中的“工”、“功”的音与潮州相同。义也不一样:“工”即力气、时间,“功”为武功、本领、火功。这就说明在茶叶范畴“工夫”与“功夫”是两个含义。如今盛行的闽式、粤式、台式功夫茶,也完全是指冲泡技法。只要到闽、粤访谈,并用闽南话和潮州方言研究“工夫”与“功夫”,不但能明了其区别,且能搞清其由来,因为历史上此地区均系“功夫茶”品饮法的时兴地。
四、“功夫茶”起源于武夷山
明末清初福建闽南的一些明代遗臣不服清廷统治,入武夷山为僧,种茶、制茶、品茶、销茶。清代才子、浙江钱塘文人袁枚于雍正四年到武夷赏茶,记曰:“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椽,每斟无一两……”此法与俞蛟所记相比,只是潮州之器具更为讲究,程序更为繁复而已。
俞蛟出生于乾隆十六年,明显比袁枚游武夷山迟了25年,其文章问世肯定更迟了,说明武夷茶品饮方法是“潮州功夫茶”之雏形。且武夷山由于是正山小种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当时制茶者又多为闽南人,因此对“工夫茶”、“功夫茶”是分得很清楚的:即前者为茶叶,后者为冲泡技巧。
“功夫茶”的泡饮技艺经发展、完善,程序虽繁复,却富涵文化,因而为饮者效仿、沿用。如今的武夷茶艺、闽式功夫茶、台湾功夫茶茶艺等都是在此基础上挖掘、深化而来的,已成了闽、粤、台的饮茶艺术。近几年来功夫茶艺已向中国北方传播,为北国饮者赏识。
结语:上面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工夫茶与功夫茶的区别,工夫茶是茶叶的一个品种,然而功夫茶是泡茶的一种方法,两者是截然不同的,小伙伴们都了解了吧,希望小编的文章对大家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