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明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擅长: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吴永明,男,副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目前主要从事神经科危重症监护方面的工作,在神经科危重患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较高的临床水平,特别是在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展开
个人擅长
脑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经颅超声多普勒、经颅二维彩色超声、有创颅内压监测等)、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严重颅内感染和癫痫持续状态等神经科危重疾病的诊治、微创手术治疗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展开
  • 惊厥会反复发作吗

    惊厥是否会反复发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惊厥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通常是由于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惊厥的发作可能会持续几秒钟到几分钟不等,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丧失、肌肉僵硬、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惊厥是由脑部疾病引起的,如癫痫、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那么惊厥可能会反复发作。如果惊厥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如低血糖、低钙血症、高热等,那么在疾病得到治疗后,惊厥通常不会再次发作。 对于惊厥患者,及时就医并接受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饮食治疗等。具体的治疗方案取决于病因和病情。

    2024-12-14 19:36:24
  • 偏瘫足内翻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偏瘫足内翻是一种常见的偏瘫后遗症,主要表现为足下垂和足内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物理治疗是偏瘫足内翻的基础治疗方法,包括肌肉锻炼、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足下垂和足内翻的功能。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神经肌肉疾病的病因进行治疗,如肌肉松弛剂、多巴胺类药物等。手术治疗则是针对严重的偏瘫足内翻患者,如足下垂严重影响行走功能,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偏瘫足内翻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治疗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治疗,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便于提高治疗效果。

    2024-12-14 19:36:23
  • 偏瘫的六个阶段是什么

    偏瘫的六个阶段主要包括第一阶段(迟缓期)、第二阶段(联合反应期)、第三阶段(共同运动初期)、第四阶段(共同运动期)、第五阶段(分离运动期)、第六阶段(协调运动期)等。 1.第一阶段(迟缓期)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肢体的肌张力低下,机体几乎无明显的自主活动。患者可能感到肌肉无力,甚至无法完成简单的动作,如抬手、抬腿等。 2.第二阶段(联合反应期) 偏瘫后两周左右,患者进入联合反应期。此阶段,肌张力开始逐渐增高,并出现联合反应。这意味着当患者进行某一动作时,其他肌肉或肌群也可能不自主地收缩。 3.第三阶段(共同运动初期) 在偏瘫后一个月左右,患者进入共同运动初期。此时,肌肉力量开始逐渐增加,肌肉具有一定的收缩能力,关节也可以进行简单的移动。 4.第四阶段(共同运动期) 随着康复的深入,患者进入共同运动期。在这一阶段,患者可以进行小规模的自主运动和简单的分离运动。例如,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洗漱等。 5.第五阶段(分离运动期) 在偏瘫的3-5个月内,患者进入分离运动期。此时,他们可以进行更复杂的分离运动训练,肌肉力量进一步增强。这意味着患者可以进行更精细的动作控制,如手部的抓握、伸展等。 6.第六阶段(协调运动期) 最后,患者进入协调运动期。在这一阶段,他们的运动能力已经基本接近正常水平,可以进行协调、流畅的运动。

    2024-12-14 19:36:22
  • 偏瘫怎样锻炼踝关节

    偏瘫后,踝关节的锻炼是至关重要的,主要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以及踝关节稳定性训练。 1.关节活动度训练 此训练涵盖踝关节的背伸、跖屈、内翻、外翻等各个方向的活动。方法上,可以借助治疗师的手法进行被动活动,也可以使用器械辅助活动,或者患者主动进行活动。目标是避免关节挛缩,有效改善踝关节的活动范围。 2.肌肉力量训练 通过提踵、肌电生物反馈辅助训练、徒手或器械抗阻活动踝关节等方式来做肌力训练。目标是提高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避免肌肉萎缩。 3.踝关节稳定性训练 使用平衡训练仪、平衡板、BOSU球等器械来进行踝关节的平衡与协调训练。目的是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进而促进下肢功能的恢复。 对于偏瘫患者,强烈建议在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这些治疗和训练。不恰当的锻炼方法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

    2024-12-14 19:36:21
  • 营养不良性肌强直需要治疗吗

    营养不良性肌强直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病,需要进行治疗。根据基因序列的不同,营养不良性肌强直可分为两种类型,即1型和2型。 1型主要是由于DMPK基因重复序列增多导致,病情严重程度与基因重复片段的数量相关;2型则与CNBP基因重复序列增多有关。该病会影响多个器官,因此需要进行系统治疗。 目前尚没有治愈营养不良性肌强直的确切方法,治疗大多采用对症治疗。对于急性期患者,需要采取抢救措施,如给予肾上腺素、气管插管、呼吸机等;肌肉力量下降的患者需要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此外,钠离子通道抑制剂如硫酸奎宁、普鲁卡因胺等药物也可用于控制病情。在一些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如果确诊为营养不良性肌强直,建议及早进行规范治疗,以减少疾病的不良影响。请注意,以上用药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

    2024-12-14 19:36:2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