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新生儿常见疾病,危重症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新生儿常见疾病,危重症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新生儿肺炎7天能出院吗

    新生儿肺炎治疗7天后是否可以出院,取决于症状改善、肺部听诊、其他检查结果、新生儿一般情况和感染控制情况等因素,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做出个体化判断。 1.症状改善情况:医生会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症状,如咳嗽、呼吸急促、发热等是否减轻或消失。如果症状明显改善,说明治疗有效。 2.肺部听诊:医生会通过听诊肺部来评估肺炎的恢复情况。如果肺部啰音减少或消失,说明肺部炎症有所吸收。 3.其他检查结果: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一些其他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部X光等,以了解新生儿的病情是否得到控制。 4.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医生会关注新生儿的吃奶情况、精神状态、体重增长等,确保新生儿整体状况良好。 5.感染控制情况:如果是感染性肺炎,需要确定感染源是否已经得到控制,如是否已经找到并去除感染源,如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是否已经不再咳嗽、咳痰等。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新生儿的病情和恢复情况都可能不同,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做出个体化的判断。如果新生儿的病情仍然不稳定,或者存在其他问题,医生可能会建议继续治疗或延长住院时间。 此外,对于家长来说,在新生儿出院后,仍需要密切观察其症状变化,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护理和喂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感染。如果发现新生儿有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总之,新生儿肺炎治疗7天后是否可以出院,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家长应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

    2025-08-07 15:49:24
  • 新生儿喝完奶一直打嗝怎么办

    喂奶后新生儿打嗝是常见现象,可能是胃部积气、吞咽空气等引起,可通过轻拍背部、按摩腹部、喂奶、改变体位、刺激足底等方法缓解,如持续打嗝或伴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此外,喂奶应注意姿势、时间、奶嘴选择、拍嗝方法和观察新生儿情况。 1.轻拍背部:将新生儿竖着抱起,轻轻拍打其背部,帮助排出胃部的空气。 2.按摩腹部:用手顺时针按摩新生儿的腹部,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排气。 3.喂奶:让新生儿继续吃奶,吞咽可以帮助缓解打嗝。 4.改变体位:将新生儿放在腿上,轻轻晃动或按摩,也可以缓解打嗝。 5.刺激足底:用手指轻轻刺激新生儿的足底,使其啼哭,也可以终止打嗝。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新生儿打嗝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呕吐、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 此外,对于新生儿的护理,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喂奶姿势:喂奶时应注意正确的姿势,避免让新生儿吞咽过多的空气。 2.喂奶时间:不要让新生儿过度饥饿或过度饱食,喂奶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3.奶嘴选择:奶嘴的孔径大小应适中,避免奶嘴过大或过小。 4.拍嗝方法:拍嗝时应注意力度和节奏,避免过度用力。 5.观察新生儿: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总之,对于新生儿喝完奶后一直打嗝的问题,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但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同时,在护理新生儿时,要注意正确的方法和细节,以保障其健康成长。

    2025-08-07 15:48:41
  • 新生儿肩膀有个脂肪瘤

    新生儿肩膀部位脂肪瘤是脂肪细胞异常增生聚集形成的良性肿瘤多在体检发现,可通过体格检查及超声检查诊断,体积较小无明显影响可观察随访,体积较大影响功能外观可合适年龄段手术,护理要局部避免过度按压保持清洁并监测变化,大多数预后良好。 一、定义与临床表现 新生儿肩膀部位的脂肪瘤是由脂肪细胞异常增生聚集形成的良性肿瘤,多表现为肩膀部位可触及局限性肿块,边界清晰,质地柔软,通常无明显疼痛等不适,多在新生儿体检时被发现。 二、诊断检查 (一)体格检查 通过视诊及触诊初步观察肿块的位置、大小、质地等特征。 (二)超声检查 利用超声可清晰显示脂肪瘤的位置、大小及内部结构,有助于明确诊断,区分脂肪瘤与其他肩部肿物。 三、治疗原则 (一)观察随访 若脂肪瘤体积较小且无明显不适及对外观等无明显影响,可先进行观察随访,部分脂肪瘤可能在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停止生长甚至自行消退。 (二)手术治疗 若脂肪瘤体积较大,影响肩部功能或外观等,可在合适年龄段考虑手术切除,但手术需谨慎评估新生儿整体状况。 四、护理要点 (一)局部护理 日常注意避免过度按压肿块,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防止感染等情况发生。 (二)监测观察 密切观察脂肪瘤的大小、颜色等变化情况,定期带新生儿进行复查,监测其发展动态。 五、预后情况 大多数新生儿肩膀脂肪瘤预后良好,经观察或适当治疗后多数可取得较好转归,一般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等无严重影响,但需持续关注其变化。

    2025-08-07 15:48:14
  • 新生儿为什么会胀气

    新生儿容易胀气,可能与生理特点、喂养方式、哭闹、消化不良等有关,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拍嗝、按摩腹部、保暖等方法缓解,如胀气严重或影响宝宝状态,需及时就医。 1.生理特点:新生儿的胃肠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胃容量较小,且呈水平位,容易导致胃内气体积聚。 2.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时,宝宝可能会吸入过多的空气;人工喂养时,奶嘴孔径过大或奶嘴未充满奶液,也容易使宝宝吸入空气。 3.哭闹:新生儿哭闹时会增加吞入空气的机会,从而引起腹胀。 4.消化不良:如果宝宝消化不良,食物在胃肠道内过度发酵,也会产生大量气体。 5.其他:腹部受凉、过敏等也可能导致宝宝胀气。 当宝宝出现胀气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调整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时,让宝宝含住乳头和大部分乳晕;人工喂养时,选择合适孔径的奶嘴,并确保奶嘴充满奶液。 2.及时拍嗝:喂奶后,将宝宝竖着抱起,轻轻拍打其背部,帮助排出胃内气体。 3.腹部按摩:以宝宝的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宝宝的腹部,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气。 4.注意腹部保暖:根据环境温度,及时给宝宝增减衣物,避免腹部受凉。 5.观察宝宝情况:如果宝宝胀气严重,伴有哭闹、呕吐、腹泻等症状,或者影响了宝宝的食欲和睡眠,应及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在处理宝宝胀气问题时,应避免过度喂养和频繁更换奶粉。如果宝宝是过敏体质,应选择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粉。同时,家长应密切观察宝宝的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2025-08-07 15:47:34
  • 新生儿时期的计划免疫有哪些

    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时首剂、1月龄二剂、6月龄三剂用于防乙肝,卡介苗出生时接种防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疫苗2月龄、3月龄、4月龄各一剂、4周岁加强防小儿麻痹,百白破疫苗3月龄、4月龄、5月龄各一剂、18-24月龄加强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联合疫苗8月龄接种防麻疹风疹,乙脑减毒活疫苗8月龄和2周岁各一剂、灭活疫苗8月龄两剂间隔7-10天、2周岁和6周岁各一剂防乙脑。 一、乙肝疫苗 新生儿出生时需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之后在1月龄接种第2剂、6月龄接种第3剂,乙肝疫苗主要用于预防乙型肝炎,通过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来抵御乙肝病毒感染。 二、卡介苗 新生儿出生时接种卡介苗,该疫苗主要针对结核病,能使机体产生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降低新生儿患严重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等)的风险。 三、脊髓灰质炎疫苗 分为口服滴剂,分别在婴儿2月龄、3月龄、4月龄各接种1剂,4周岁时再加强接种1剂,用于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四、百白破疫苗 分别在婴儿3月龄、4月龄、5月龄各接种1剂,18-24月龄时加强接种1剂,可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三种疾病。 五、麻疹风疹联合疫苗 在婴儿8月龄时接种,用于预防麻疹和风疹,降低这两种传染病对婴儿健康的威胁。 六、乙脑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在婴儿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乙脑灭活疫苗则在8月龄接种2剂,间隔7-10天,之后在2周岁、6周岁各接种1剂,主要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2025-08-07 15:46:5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