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慧捷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擅长:小儿肾脏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硕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儿科肾脏病专业,获硕士学位。1997.3-1998.3获世川医学奖学金赴日东京女子医科大学进修小儿肾脏病专业,获结业证书。2003.6-12赴韩国汉城国立医学院小儿科进修小儿肾脏病专业,获国际小儿肾脏病协会(IPNA)资格证书。亦曾参与卫生部支援西部大开发,扶贫支医到青海的下乡支援工作。现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小儿肾脏病、普通儿内科。从业至今,一直致力于儿科及儿科肾脏病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已在国内外发表相关专业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参与撰写、翻译儿科及小儿肾脏病专业书籍四部。并且参与了国家及卫生部、北京市及本院等一系列的科研题目。所参与的国家自然科研基金项目曾获国家科研嘉奖。参与的临床科研课题已经在临床得到初步应用。带领学生教学期间曾两次获得本院优秀教师奖。目前已经培养毕业数名硕士研究生。现为中华医学会、中华小儿肾脏病协会会员。

展开
个人擅长
小儿肾脏病的诊治。展开
  • 婴儿吃进去纸怎么办

    婴儿吃下少量纸张且无明显不适可先保持观察并确保摄入足够水分促其随粪便排出持续观察24-48小时,若出现呼吸困难等异常症状应立即送医,预防需将纸张等小物件放婴儿触及不到处、保持活动区域整洁并依婴儿月龄调整物品收纳位置加强看护。 一、少量纸张且无明显不适时的应对 若婴儿吃下少量纸张,且无呼吸困难、频繁呕吐、剧烈哭闹等异常表现,可先保持观察。密切留意婴儿精神状态、呼吸是否平稳、有无异常哭闹等情况。由于纸张多可随胃肠道蠕动经粪便排出,此时需确保婴儿摄入足够水分,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纸张顺利排出,同时持续观察24-48小时,关注婴儿粪便中是否有纸张排出。 二、出现异常症状时的紧急处理 当婴儿吃下纸张后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频繁剧烈呕吐、精神萎靡、持续哭闹不止等异常症状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急诊。切勿自行采用催吐等方法,以免造成婴儿窒息等更严重的危险。 三、预防措施 为避免婴儿误食纸张等异物,家长平日需将纸张、塑料袋等小物件放置在婴儿无法触及的高处或封闭容器内。在婴儿活动区域保持整洁,定期检查周围环境有无易被婴儿抓取的小物品。对于能爬行或开始探索周围环境的婴儿,家长应时刻陪伴在旁,加强看护,从源头上预防婴儿误食异物情况的发生。同时,不同月龄婴儿的活动能力不同,家长需根据婴儿实际情况调整物品收纳位置,如小月龄婴儿主要在床边活动,应确保床边无易被抓取的小物件;大月龄开始爬行的婴儿,活动范围扩大,需全面检查房间各处物品摆放。

    2025-08-08 14:32:51
  • 对于婴儿不爱吃奶该如何处理

    排查非疾病因素可观察是否为生理性厌奶期及检查奶嘴或乳头是否合适,调整喂养环境要营造安静舒适氛围并调整喂养姿势,尝试调整喂养方式采用少量多次法和变换喂奶时间,关注健康状况需检查口腔状况及留意其他不适症状且优先非药物干预。 一、排查非疾病因素 1.观察是否为生理性厌奶期,通常3~6月龄婴儿可能出现生理性厌奶,此阶段婴儿精神状态多无明显异常,家长无需过度焦虑,一般可自行恢复。2.检查奶嘴或乳头是否合适,若奶嘴孔过小会导致出奶不畅,过大则可能引起呛奶,需根据婴儿月龄选择适配的奶嘴或乳头。 二、调整喂养环境 1.营造安静舒适的喂养氛围,减少周围环境中的噪音、视觉干扰等,让婴儿能专注吃奶。2.调整喂养姿势,如采用半卧位或斜抱姿势喂养,使婴儿处于较为舒适的体位,利于吞咽。 三、尝试调整喂养方式 1.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法,避免一次强迫婴儿进食过多,可每隔一段时间给予少量奶量,逐渐增加摄入量。2.变换喂奶时间,避开婴儿困倦、烦躁或刚睡醒后情绪不稳定的时段,选择婴儿相对清醒且有进食欲望的时间喂奶。 四、关注健康状况 1.检查婴儿口腔状况,查看是否存在口腔溃疡、鹅口疮等问题,若发现口腔异常需及时带婴儿就医处理。2.留意婴儿是否有发热、腹泻、呕吐等其他不适症状,若伴随此类症状,可能是由疾病因素导致不爱吃奶,需进一步排查病因并遵医嘱进行相应处理,同时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方式,避免随意给低龄婴儿使用药物。

    2025-08-08 14:32:32
  • 一周岁宝宝肠绞痛症状是什么

    一周岁宝宝肠绞痛时会有难以安抚的剧烈哭闹(无明显诱因、持续时长不定、程度强烈)、腹部膨胀变硬且双腿蜷起、面部涨红皱眉紧闭嘴巴等表现,还可能频繁放屁,家长要观察整体状态,先尝试轻柔按摩腹部缓解,症状不缓解或伴其他异常需及时就医。 一、哭闹表现 一周岁宝宝肠绞痛时通常会出现难以安抚的剧烈哭闹,这种哭闹往往没有明显的外在诱因,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从几分钟到数小时不等,而且哭闹的程度较为强烈,宝宝可能会表现出极度不安。研究表明,肠绞痛宝宝的哭闹模式有其特定特点,与正常哭闹有明显区别。 二、身体表现 1.腹部表现:宝宝的腹部可能会膨胀,触摸时感觉较硬,还可能会有双腿向上蜷起的表现,这是因为肠道痉挛等不适导致宝宝以这样的姿势来缓解腹部的不适。 2.面部表现:面部可能会涨红,同时可能伴有皱眉、嘴巴紧闭等表现,这些都是身体不适通过面部表情的体现。 三、其他表现 除了上述哭闹和身体上的表现外,宝宝还可能出现频繁放屁等情况,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典型表现。对于一周岁的宝宝来说,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宝宝的这些表现,当怀疑宝宝有肠绞痛时,要注意宝宝的整体状态,由于一周岁宝宝还比较小,身体各方面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肠绞痛的发生可能与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等多种因素相关,家长在发现宝宝有类似表现时,要首先考虑通过轻柔按摩腹部等非药物方式尝试缓解宝宝的不适,如果宝宝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如呕吐、精神萎靡等,应及时就医。

    2025-08-08 14:32:21
  • 小孩发烧同时伴有呕吐该如何处理

    需密切关注患儿体温、呕吐情况、精神状态及尿量等,居家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头部偏向一侧防窒息,体温未超38.5℃可物理降温,体温超38.5℃等情况需立即就医,婴儿要留意囟门,新生儿发烧伴呕吐需尽快送医明确病因处理。 一、观察与评估 需密切关注患儿体温变化,记录具体体温数值,同时留意呕吐的频率、呕吐物性状(如是否为胆汁样、带血等),还要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如是否活泼、有无萎靡)、尿量(尿量减少可能提示脱水)等,若患儿出现精神萎靡、持续无尿、抽搐等情况需高度重视。 二、居家护理 饮食调整:给予少量多次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米汤、稀粥等,避免进食油腻、辛辣及难以消化的食物,以防加重呕吐。 体位护理:将患儿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发窒息。 物理降温:对于体温未超过38.5℃(3个月以上婴儿)的患儿,可采用物理降温方式,如用32~34℃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需注意避免患儿着凉。 三、及时就医指征 当患儿体温超过38.5℃(3个月以上婴儿)且物理降温无效、呕吐频繁出现脱水表现(如口唇干燥、尿量明显减少)、伴有抽搐、精神极差等情况时,应立即带患儿就医。 四、特殊人群提示 婴儿:需特别观察囟门情况,囟门凹陷可能提示存在脱水;喂养时要格外小心,避免呛咳。 新生儿:新生儿出现发烧伴呕吐时更需重视,因其免疫系统较弱,病情变化快,应尽快送往医院就诊,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2025-08-08 14:32:14
  • 婴儿的第一口奶有何作用

    初乳富含免疫球蛋白等免疫活性物质可在婴儿肠道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屏障降低早期感染风险,其中寡糖等成分能促进肠道有益菌群定植生长完善黏膜屏障助营养吸收,特定成分可刺激肠道蠕动促进胎便排出,婴儿吸吮初乳能与母亲建立情感联系助婴儿获安全感及后续母乳喂养顺利和母亲产后恢复。 一、免疫保护作用 婴儿的第一口奶,通常指初乳,其中富含免疫球蛋白(如IgA)、乳铁蛋白等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球蛋白A(IgA)可在婴儿肠道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屏障,抵御病原体入侵,研究表明初乳中的IgA能显著降低婴儿早期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为婴儿免疫系统的初始建立提供关键保护。 二、肠道发育促进作用 初乳中的寡糖等成分能够促进婴儿肠道有益菌群(如双歧杆菌)的定植与生长,助力婴儿肠道黏膜屏障的完善,有助于婴儿更好地吸收营养物质,对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起到重要作用,为婴儿后续的营养摄取和生长发育奠定基础。 三、胎便排出引导作用 初乳的特定成分可刺激新生儿肠道蠕动,从而促进胎便排出,帮助新生儿排出在子宫内积累的代谢废物,对新生儿的新陈代谢和健康状态调整具有积极意义。 四、母婴情感联系建立 婴儿通过第一口奶的吸吮动作,能够与母亲建立起紧密的情感互动。这种母婴间的接触不仅有助于婴儿获得安全感,还有利于后续母乳喂养的顺利开展,同时对母亲产后身体恢复等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体现了母婴互动在新生儿成长早期的重要性。

    2025-08-08 14:31:5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