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擅长:脑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介入及开颅手术)含脑出血、脑梗、脑血管狭窄、动脉瘤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上海市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有丰富的脑血管病临床诊疗经验,熟练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烟雾病,脑梗、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狭窄、颈动脉狭窄,高血压脑出血,脑溢血,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脑外伤、颅骨缺损、脑积水、脊髓血管疾病的综合治疗。手术经验丰富,疗效满意。获得教育部及上海市医疗成果奖一等奖各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市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国家专利8项。

展开
个人擅长
脑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介入及开颅手术)含脑出血、脑梗、脑血管狭窄、动脉瘤等。展开
  • 第五六脑室形成的危害

    第五、六脑室一般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出生后2个月通常会逐渐闭合,也有部分人群直到成年仍然存在。临床上,第五、六脑室形成一般无临床表现,通常无明显危害,但有一定的可能性造成脑积水,建议去医院进行头部CT检查,观察有无神经系统异常症状。 第五脑室即透明隔,位于两侧透明隔之间的间隙,此室腔一般不通其他脑室。 第六脑室位于穹窿联合与胝体间的一个水平裂隙,不恒定,当它与侧脑室相通时即称为第六脑室。透明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整个胎儿时期,两层透明隔之间都持续存在着一个囊性的中线结构。正常胎儿4个月时,原始透明隔内形成中缝,发展为分离的小叶,隔膜包含室间孔前方的小叶间隙,为透明隔腔,也就是第五脑室,其向后延续经过室间孔,形成韦氏腔,也就是第六脑室,其内含脑脊液。在出生后2个月,从后往前闭合,双侧透明隔小叶融合,透明隔腔消失,但有12%-15%直到成年仍存在。大多数成年后第五、第六脑室仍旧存在的人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部分人群由于囊状扩张,阻塞室间孔或侧脑室,可引起脑积水。 因此,一旦发现第五或第六脑室,应该进一步注意有无其他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和体征。此类人群平时注意不要过度用脑,注意休息,放松心情,避免精神紧张,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过度劳累。

    2024-12-14 16:47:15
  •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症

    一般情况下,蛛网膜下腔出血没有最常见的并发症,一般有发热、贫血、再出血、心率失常、呼吸功能障碍、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具体如下: 1、发热 发热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的颅内血管破裂,会使血液刺激身体的体温调节系统,从而造成发热。 2、贫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并发症还有就是贫血。由于颅内血管的破裂,从而出现大量的出血,导致机体没有足够的红细胞为组织器官提供氧气,从而导致贫血。 3、再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由于治疗不当或者护理不当,可能会造成再出血的症状,大概两周以内再出血的概率为20%-25%,1个月左右概率大概为30%,而6个月左右时,再出血的概率则增高为40%。 4、心律失常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第二天,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大约为66%,心率失常是指心脏电传导系统功能发生异常,从而出现的心跳过快或者过慢的症状,因此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心电图会发生异常,从而出现心率失常的并发症。 5、呼吸功能障碍 由于颅内大量的出血,会导致出现心率失常的症状,从而会引发呼吸功能的障碍,比如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 6、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会导致颅内动脉发生收缩,并且根据研究表明,30%-7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会出现脑血管痉挛。 患者可以根据医嘱使用氨基己酸注射液、氨甲苯酸注射液等药物,可以预防再出血的症状,也可以根据医嘱服用复方甘草麻黄碱片、盐酸米多君片等升压药物,从而预防脑血管痉挛,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戒烟戒酒,避免剧烈的运动。

    2024-12-14 16:47:15
  • 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方法有哪些

    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脑梗死的诊断方法有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一、诊断 1、体格检查 当患者出现头晕、头痛、感觉障碍、偏瘫甚至是意识障碍时,可能会初步判定为脑梗死。医生对患者进行血压检查、呼吸检查、神经反射检查等,能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态,以及神经受损情况等。 2、实验室检查 对患者进行血常规、血生化、肾功能检查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危险因素。 3、影像学检查 对患者进行颅脑CT、颅脑核磁共振、超声检查等影像学检查,能够了解到梗死病灶的位置、具体范围等,确诊脑梗死。 二、治疗 1、一般治疗 患者在急性发作时,建议立即卧床休息;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应当及时进行吸氧处理;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应当及时进行补液治疗。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尿激酶、阿司匹林、胞磷胆碱等药物,以尽快恢复正常血流、避免血栓形成、保护神经。 3、手术治疗 对于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可以酌情考虑进行开颅减压术、部分脑组织切除术,避免脑疝形成,挽救生命。

    2024-12-14 16:47:14
  • 脊髓空洞症手术成功率多大

    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率一般可达90%左右,但不同病因引起的症状,手术方式不同,有些甚至不需要进行手术。比如萎缩性脊髓空洞症,症状较轻的患者无手术必要。 目前脊髓空洞症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研究方向将主要集中在脑脊液的流体动力学定量研究,以工科为基础的数学建模等研究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鉴别各相关因素的临床意义,其次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也将更有利于阐释空洞的形成和扩大。 手术治疗方面,对于偶然发现的无症状的脊髓空洞是否手术目前没有定论,但一旦出现症状,建议早期手术。术式多为行后颅窝减压术。后颅窝减压可有效解除压迫,部分缓解或稳定脊髓空洞相关症状。骨性减压后加硬膜成形术可以更好地改善减压效果,但并发症处理方面仍需要谨慎。 引流术一般不作为首选,一般只有在后颅窝减压术疗效不佳、脑室扩张明显或者脊髓空洞属于偏心型等才考虑引流。不同患者采用同样的手术方式术后疗效和并发症也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明确脊髓空洞症的发病机制和制定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需要更多长期的随访观察,更大量的临床对照性研究。

    2024-12-14 16:47:14
  • 脑血栓遗传吗

    脑血栓不会遗传给下一代,它不属于遗传病,但是引起脑血栓的疾病是会遗传的,如高血压等。脑血栓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多发生于50岁以后人群。发生脑血栓后,应及时就医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平时应清淡饮食,适当运动,注意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脑血栓是一种后天获得性疾病,其发病原因比较多,可能会由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高血脂症、颈动脉狭窄等疾病诱发。另外,劳累过度、生活不规律、抽烟、酗酒等也可能导致脑血栓的发生。虽然脑血栓并不会遗传给下一代,但是高血压病及糖尿病是却有遗传性,所以脑血栓的发生可能由家族史。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及按时服用药物,一般是可以减少脑血栓发生的可能性。 脑血栓患者应及时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病情,症状不严重时,可通过药物进行缓解,应遵医嘱服用氨甲环酸片、阿司匹林肠溶片、西洛他唑片等药物来缓解该症状。若症状较重时,也可通过血管介入取栓或血管支架植入等手术缓解症状。术后还应在医生安排下,进行针对性体能和技能训练,增进神经功能恢复。此时家属应协助患者完成生活护理,如穿衣、洗漱、沐浴、如厕等。建议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衣服、床单。合理饮食,少吃动物脂肪。

    2024-12-14 16:47:1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