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临床擅长胆汁淤积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慢性乙/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药物肝、胆囊炎的诊治。
向 Ta 提问
-
如何缓解肝硬化腿肿
肝硬化出现腿肿可能与肝硬化失代偿期、低蛋白血症、肝肾综合征等因素有关。 1、肝硬化失代偿期 如果是因为患者肝功能损伤严重,进入肝硬化失代偿期,出现下肢水肿的情况,患者可酌情选用索磷布韦、达卡他韦、螺内酯、呋塞米等药物进行治疗,还可通过经颈静动脉门体分流术进行手术治疗。 2、低蛋白血症 肝硬化患者可出现蛋白合成减少,引发低蛋白血症,可导致人体内水分潴留,出现下肢水肿的症状,患者可通过血清白蛋白和分离乳清蛋白,补充人体蛋白,还可酌情选用缬氨酸、亮氨酸、拉米夫定等药物进行治疗,缓解患者水肿症状。 3、肝肾综合征 肝硬化患者可损伤肾功能,出现肝肾综合征,可导致水电解质失衡,患者出现下肢水肿的症状,患者可酌情选用多巴胺、酚妥拉明、丹参注射液、呋塞米等药物,还可通过腹腔静脉分流术进行手术治疗。
2024-01-17 18:28:16 -
肝内多发钙化斑的原因是什么
肝内多发钙化斑考虑与肿瘤、炎症和肉芽肿、肝寄生虫病等因素有关。 1、肿瘤 肝内多发钙化斑是由于人体内肝细胞坏死后导致机体循环不畅,在肝胆中沉着所形成。纤维板层样肝细胞癌最为常见,CT检查时可呈现极小钙化、瘤体大、血管丰富并伴有钙化。 2、炎症和肉芽肿 当人体肝脏器官出现各种慢性炎症以及肉芽肿时,均可引起肝内多发钙化斑。比如肝结核CT检查时会呈现多处或单处局限性低密度灶,并伴有斑块状或者细点状钙化。肝脓肿在CT检查时囊壁以及边缘型会呈现弧形、点状、条状或者环形钙化。 3、肝寄生虫病 当寄生虫寄生于人体肝脏,胆管内时,可使囊壁局部钙化,呈现新月形、环形、以及壳形等。当血吸虫虫卵寄生于肝内时,可引起机体营养不良出现钙化,CT检查可呈现包膜钙化,肝实质内出现间隔样钙化或呈现海龟、地图样改变。
2024-01-17 18:28:16 -
肝囊肿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肝囊肿可能是先天性发育异常、感染棘球蚴、肝脏创伤等原因引起的,可根据病因治疗。 1、先天性发育异常:若患者肝脏先天性发育异常,肝脏内存在异常的胆管,并且与胆道系统脱离,则可使管道扩张,形成肝囊肿。 对于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的肝囊肿,通常体积较小,无需特殊处理,定期就医复查即可,平时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2、感染棘球蚴:若患者没有注意饮食卫生,进食携带棘球蚴虫卵的食物,则幼虫会进入肝脏内发育、生长等,从而会形成包虫囊肿。 此时需要使用甲苯咪唑、阿苯达唑、噻嘧啶等药物进行驱虫治疗;同时需要保持饮食健康。 3、肝脏创伤:患者肝脏遭遇创伤使局部组织受损、出血后,由于血肿没有完全吸收,同时坏死的组织液化,也可诱发肝囊肿。 患者需要使用氨甲苯酸、酚磺乙胺、青霉素、头孢菌素等药物进行止血、抗感染治疗,以缓解病情。
2024-01-17 18:28:16 -
慢性肝炎一起吃饭会不会传染
慢性肝炎一起吃饭可能会传染,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长期饮酒 酒中含有乙醇,乙醇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缺氧以及免疫介导出现损害,导致慢性肝炎,此类慢性肝炎不具传染性,可与患者一起吃饭,。 2.药物损伤 患者服用如盐酸氯丙嗪片、异烟肼片等有肝毒性药物,因药物以及其代谢产物会直接或间接损伤肝脏,会导致慢性肝炎,没有传染性,可以与患者一起吃饭。 3.免疫异常 因机体自身免疫耐受被打破,导致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使肝细胞损伤,引起慢性肝炎,此类慢性肝炎不具有传染性,与此类患者一起吃饭不会传染 4.病毒感染 若患者感染了肝炎病毒,肝炎病毒通过粪-口消化道途径、血液、母婴以及性传播进入肝脏,导致机体免疫活化,杀伤被感染的肝细胞,从而引起肝脏炎症,造成慢性肝炎,与此类患者一起吃饭可能会传染。
2024-01-17 18:28:16 -
乙肝e抗体阳性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乙肝e抗体阳性指的是乙肝两对半检查中发现体内存在乙肝e抗体,一般表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不活跃。 乙肝e抗体是机体受到乙肝e抗原刺激所生成的对应抗体,多见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因乙肝e抗体能够与乙肝e抗原相结合,从而起到抵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因此乙肝e抗体阳性一般表示病毒复制不活跃。 乙肝e抗体阳性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合理饮食、加强防护等,并进行规范用药治疗。 1、合理饮食:患者由于肝功能未完全恢复,在日常饮食中应严格戒酒,防止加重肝脏损伤。 2、加强防护:乙肝e抗体阳性说明疾病仍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应避免随地吐痰或与他人共用生活用品,防止造成传染。 3、规范用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未完全停止,患者还应长期、规范使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药物抑制病毒增殖。
2024-01-17 18:2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