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小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擅长于喉、下咽、头颈肿瘤与咽喉疾病领域。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医疗特长:擅长于喉、下咽、头颈肿瘤与咽喉疾病领域。尤其在头颈(喉、咽、咽旁、颅底、鼻及颈部)肿瘤外科治疗,应用喉内镜及喉显微外科技术对喉癌、声带息肉、喉白斑、喉乳头状瘤等疾病进行治疗。同时对耳、鼻、咽、喉及颈部的常见疾病、鼾症的诊治以及鼻内镜手术治疗鼻-鼻窦疾病也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研究方向:喉癌、下咽癌临床与基础研究,头颈部肿瘤外科治疗,喉显微外科学,鼾症。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1990年本科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学专业,1990-2005年在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工作,期间1993-1996年在江西医学院攻读及获得耳鼻咽喉科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至今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医院从事耳鼻咽喉科工作, 现聘主任医师, 期间2005-2008年进入中山大学攻读及获得耳鼻咽喉科学专业临床型博士学位。 论著:喉癌的科研基金7项(主持3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16篇,以第一作者发表与喉癌相关的论文7篇(SCI论文3篇,中华系列2篇)。 专著:编写<<耳鼻咽喉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许庚主编)中第二十二章咽喉颈段食管肿瘤(2万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年2月第1次印刷);448-82·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工作认真负责,获得同行认可,先后在全国学术会议(2014, 2017及广东省学术会议(2012, 2014, 2015, 2016,2017)上作喉癌手术治疗的学术报告(讲者);作为本专业(咽喉科)首批首席mansion88 app 外派到海南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院工作半年并园满完成了外派任务;多次应邀请指导省内外医院诊治喉癌。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于喉、下咽、头颈肿瘤与咽喉疾病领域。展开
  • 慢性肥厚性鼻炎的初期什么症状

    慢性肥厚性鼻炎的初期会出现鼻部症状、咽部症状、嗅觉减退等情况,具体如下: 1.鼻部症状 慢性肥厚性鼻炎时会出现持续性鼻塞的情况,同时还可能伴有鼻部分泌物增多的情况。 2.咽部症状 慢性肥厚性鼻炎时可能会导致鼻甲肥厚,此时会发生通气量不足的情况,容易导致张口呼吸的表现,同时鼻腔分泌物也会刺激到咽喉组织,所以有咽喉疼痛等不舒服的症状。 3.嗅觉减退 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患者产生的分泌物可能会导致破坏周围组织,容易导致嗅觉减退的情况。

    2024-01-17 20:25:54
  • 鼻炎灵片的功效和作用

    鼻炎灵片的功效和作用是通窍消肿、祛风散热、清肺泻火等。 1.通窍消肿 鼻炎灵片中含有白芷、细辛等中药材,具有通窍消肿的功效,患者按照医生的要求服用后,能够改善鼻塞、肿胀等不舒服的症状。 2.祛风散热 淡豆豉、薄荷等中药材也是鼻炎灵片的成分,能够祛风散热,患者根据医生的规定服用鼻炎灵片,可以减轻头痛的症状。 3.清肺泻火 鼻炎灵片中存在黄芩、川贝母等中药材,可以清肺泻火,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鼻炎灵片,能够缓解嗅觉失灵的症状。

    2024-01-17 20:25:54
  • 鼻咽癌3期的5年存活率是多少

    鼻咽癌3期的5年存活率因个体差异、治疗情况而异。 鼻咽癌3期是指鼻咽癌组织侵犯颅底骨质、鼻窦或出现双侧淋巴结转移。如果患者体质较好,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放射治疗与化疗,预后相对较好,5年存活率可达50%。但如果患者体质较弱,经过规范的干预后,5年存活率相对较低,仅为40%左右。 鼻咽癌3期患者经过放射治疗后,癌细胞被破坏,生长受到抑制,其数量可以减少。化疗则可以杀死癌细胞或阻止其生长。所以,患者需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不要过度悲观。

    2024-01-17 20:25:54
  • 流鼻血止血方法

    流鼻血在临床上通常称为鼻出血,鼻出血的止血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可以用手按压鼻翼两侧,用冰袋对鼻翼两侧进行冰敷,减慢血液流动的速度,有利于减少出血量,缓解病情。 2.药物治疗 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氨基环酸注射液、垂体后叶注射液等药物,抑制鼻腔出血,促进病情康复。 3.手术治疗 患者需要及时进行前后鼻孔堵塞术,对鼻腔进行填塞,避免血液从鼻腔流出,有利于促进鼻出血康复。

    2024-01-17 20:25:54
  • 鼻涕有血8个月了会是鼻咽癌吗

    鼻涕有血8个月了是不是会是鼻咽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鼻涕有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一般情况下和炎症、肿瘤等因素有关。如果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未发现鼻咽存在边界模糊且不规则的肿块,可能是炎症刺激、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所致,不是鼻咽癌。如果存在边界模糊且不规则的肿块,需要考虑鼻咽癌的可能性。如果进行病理学检查发现细胞组织存在浸润、失控增殖等特征,可以诊断疾病。 鼻咽癌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防止造成体质下降。

    2024-01-17 20:25:5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