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流派比较传统的一种流派,陈式太极拳也有很多的套路,那么今天给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推荐的太极拳是陈氏太极拳小架的演示,陈氏小架太极拳有哪些特点呢?一起来看下面的文章。
太极拳现在不仅仅受到老年人的青睐,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加入到了太极的行列当中来,长期练习太极可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神经衰弱、溃疡病、肺结核、肝炎恢复期、骨关节病等,具有祛病延年的功效。
很多老年人都喜欢打太极拳,但锻炼不当会增加膝关节的负荷。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骨科主任赵勇解释说,太极拳标志动作是马步蹲裆。
有资料显示,人体屈膝30度,膝关节承受压力和体重相等;屈膝60度,膝关节压力为体重4倍;屈膝90度,所承受的压力是体重6倍。膝关节如长期处于紧张和负重状态,膝关节负重过大,引起膝关节疼痛,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
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膝关节就会开始老化,因此年龄大的人在练习太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锻炼适当,膝关节有问题的人注意下蹲的力度,以免受伤。
据报道,我国骨性关节炎患病率达9.6%。其中,膝骨性关节炎发病率占到老年人群的45%以上。该病主要症状为开始活动时,关节疼痛明显,稍后缓解;早晨关节僵硬,轻微活动半小时后症状缓解;上下台阶、下蹲、跑跳会使疼痛加重,膝关节活动能力下降。
患有膝骨性关节炎的老人,赵主任建议多参加一些对关节损害小的活动,比如游泳。游泳时,人体和地面基本平行,各关节都得以放松,是在不负重的情况下活动关节、肌肉。
除此以外,平时要经常改换坐姿,不要让膝关节长期固定在一个位置。适当做些股四头肌的锻炼,腿伸直向上抬高15厘米,保持3~5秒,然后缓慢放下,每天2~3次,每次上抬10~15次。另外,还要注意保暖,不让冷风直吹膝关节。
陈氏小架太极拳的特点
1、身法:“身忌上蹿胡乱摆,宁低不高行平线”。行拳走架身体不可忽上忽下,左右乱摆;意向下沉,重心放低,重心基本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个别动作如摆脚下岔、金鸡独立、铺地龙等除外)。
2、手法:“双手相合勿翻动,微贯一气指肚间;上行不过眉,下行似松开;内转拇指界中线,外运勿探、沉肘尖;莫贪莫夹、束肋毛肤相挨”。两手向合,四六阴阳;瓦隆掌,大、小指向合,意贯母、食、中指;手的运动范围以身体中线为界,左、右手各管半边,向上行不超过眉毛,向下行意想松开;出手勿贪,回手勿夹,留有余地,中规中矩。
3、步法:“脚踏忌八、丁,切记合足尖;内脚掌踏地偏重,大二趾领先;以脚跟转换,步大一腿长,步小一竖脚”。基于开胯圆裆的需要,要求两脚基本保持平行,忌八字脚、丁字脚(造成两胯根不成窝状,裆部失去弧形,成“人”字裆即尖裆,不能实现圆裆);从胯向下内缠(逆缠),落在脚掌内侧大、二足指上;出步勿贪,伸缩自如,大步不超过一腿长,小步不小于一竖脚。
4、“宁进不退,下在上先”。重心宁进不退;转换下在上先。
5、眼法:“神送前手头忌晃动”。神意在前手,但目光并非死死盯住前手,头也不能随手晃动。
6、劲法:“裆贵开圆,莫扭莫涮”。臀部放松,向两侧外泛,使胯从两侧向前、内裹,胯根里掖,形成后开前合,实现圆裆;裆为腰腿之枢纽,在运动旋转中,是由趾而胫而股而会阴,由身(命门)而肩而肱而桡骨、尺骨直缠至指梢的“缠丝劲”,也叫“螺旋劲”;阴阳转换时,胯走后、下弧;胯似托盘,切记不能扭、不能涮;两胯走,内劲不断,背丝扣型循环缠;劲需走满,无过无不及。
7、立圆多、平圆少。划圈走立圆是为了在松沉圆转的条件下,实现力从脚起,自下而上的传递。另外,走立圆也容易保持身体的稳定。所以小架走圆多为立圆,或有小角度的倾斜。
8、整圆多、弧线少。整圆是为了劲路的完整,减少不必要地重复蓄劲,实现化、打连贯,出击迅速。
太极拳的流派较多,初学者以练国家体委公布的“简化太极拳”为佳、简便易学,效果较好。练拳要选在地面平坦、环境幽静、空气新鲜的室外或室内进行,好在清晨或傍晚锻炼,清晨练拳可使身体各器官活动起来,为进入工作和生活活动做好准备;傍晚练拳有助于消除疲劳。练拳前要做好准备活动,打太极拳时要调整好呼吸,做动作时呼吸要稳定深长,有利于锻炼呼吸肌和增进食欲。可根据个人的体力来调节练拳时间、次数、架子高低和动作快慢,好是每日早、晚各练1次,每次10一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