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息肉痔

  息肉痔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疾病,是直肠内的赘生物。常常因为湿热而患上此症,有什么方法可以治愈这种疾病呢?是否可以通过某些方法及时的进行预防?目前医学上对此症也对此进行了研究,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临床可分为单发和多发两种,前者多见于儿童,后者多见于青壮年,如果很多息肉积聚在一段或全段大肠者称息肉病,多为恶性。相当于西医的直肠、结肠息肉。

  一、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湿热下注大肠,以致肠道气机不利,经络阻滞,瘀血浊气凝聚而成。

  二、诊断

  2—8岁的幼儿发生息肉多为单发;成年人尤其是50岁以上者出现息肉,多为结肠、直肠腺瘤,常为多发。

  临床上因息肉大小及位置高低不同而症状各异。位置较高的小息肉一般无症状。低位带蒂息肉,大便时可脱出肛外,小的能自行还纳,大的需用手推回。多发性息肉常伴腹痛、大便带血或血液与粘液相混。

  肛门指检可摸到位置较低的息肉,质地柔软,带蒂,活动度大。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能更清楚发现息肉的数目、大小及表面情况。

  病理切片可以明确息肉是良性还是恶性。

  三、鉴别诊断

  1.癌早期为大便带血、血色暗红或血与粘液相混,继则大便习惯改变、便意频繁、大便变形。直肠指检或镜检可发现凹凸不平的肿块,触之质地坚硬不移。组织活检有助诊断。

  2.头肥大发生在齿线处,肛乳头因慢性炎症而肥大,常为单发、无蒂、无大便出血,活检可以明确诊断。

  四、辨证论治

  本病以外治和手术治疗为主,如伴出血,或多发性息肉者,可配合内治法。

  内治法

  (一)热伤肠络大便带血或滴血,色鲜红,息肉表面糜烂充血或有渗血,大便时脱出或不脱出肛外;舌红,苔黄,脉数。

  辨证分析:湿热浊气内结,气血壅滞,经络不畅,发为息肉;热甚伤及肠络,则大便带血;舌红、苔黄、脉数均为热邪为患之象。

  治法:清热凉血。

  方药:凉血地黄汤加减。

  (二)湿热下注大便带血,血与粘液相混,大便时肿物脱出,肛门坠胀或腹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或弦数。

  辨证分析:湿热之邪下注肛门直肠,与浊气互结发为肿物;湿热内蕴,伤及肠络,则大便带血;湿邪为患则血与粘液相混;湿热为患,日久伤及正气,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加之湿热下趋,则大便时肿物脱出;湿热蕴结,气血不畅,则肛门坠胀,腹部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或弦数为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革藓渗湿汤加减。

  外治法

  灌肠法适用于多发性息肉。用5%一6%明矾液50一l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或取乌梅、五倍子、紫草、贯众各15g,牡蛎、夏枯草、海浮石各30g,共煎水200mL,每次l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

  注射疗法

  (一)适应证适用于小儿无蒂息肉。

  (二)操作方法术前19’oo肥皂水洗肠1—2次,患者取侧卧位,局部消毒麻醉后,在肛镜下找到息肉,新洁尔灭或络合碘消毒,将6%一8%明矾溶液或5%鱼肝油酸钠注入息肉基底部,一般用药0.3—0.5mL,术后控制大便2天,常规使用抗生素2—3天。

  结扎疗法

  (一)适应证适用于低位息肉。

  (二)操作方法术前千分之一肥皂水洗肠1—2次,患者取侧卧或截石位,局部消毒,局麻并扩肛后,用食指将息肉拉出肛外或在肛镜下用组织钳轻轻夹住息肉,用4号丝线于息肉蒂根部结扎或贯穿等扎,再剪除息申。术后使用抗生素2—3天以预防感染。

  电烙法

  (一)适应证适用于较高位的息肉。

  (二)操作方法膝胸位或侧卧位,在肛镜下或乙状结肠镜下找到息肉,局部消毒后用电灼器烧灼息肉根部,无蒂息肉可烧灼中央部,烧灼不宜过深,防止损伤深部组织。术后控制大便3天,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肠切除术

  适用于高位多发性腺瘤。必要时可考虑作肠段切除术。

  五、预防与调摄

  1.治疗相关疾病,如慢性肠炎、肛窦炎、内外痔等。

  2.肛周清洁卫生,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结语:息肉痔主要表现为大便出血,大便时肛门肿物脱出。医学上也针对此病症进行分证论治,目前比较好的治疗手段还是通过手术治疗。小编建议:日常生活中不能忽视健康,一定保持保持肛周清洁卫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