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学哲学和医学社会学
当前位置: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m88 明升 > 中国医学通史
对于很多学科,大家可能都不了解。比如医学哲学和医学社会学,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医学哲学吗?医学社会学又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呢?通过下文,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医学哲学和医学社会学的相关知识吧。
一、医学哲学
1952年在我国开展了学习苏联医学、学习巴甫洛夫学说的活动,这对于提高人们的认识,掌握巴甫洛夫学说是有益的。但也有人把巴甫洛夫学说看作辩证唯物主义的化身,主张"树立以巴甫洛夫思想为医学指导思想,开展了对摩尔根、魏尔哨学说的批判,给一些医学学说简单化贴上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标签,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医学的发展。
进入六十年代,随着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开展,医学界也掀起了学习《矛盾论》和《实践论》的高潮,从1964年7月到1965年11月,《健康报》展开了“正确的诊断治疗从哪里来”的讨论,这对医务人员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指导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有着重大推动作用,但存在着过分强调实践的经验论倾向,对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也存在着简单化的做法。
七十年代末起,医学哲学的研究蓬勃发展起来,1978年12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通信》发表了邱仁宗、傅素和的“关于开展医学哲学问题研究的几点想法”;1979年3月,又发表了《要重视医学辩证法的学习和研究》的座谈纪要,并组织医务人员进行讨论。1979年12月至1980年1月在广州举行了全国的医学辩证法讲习会,1980年8月又在吉林召开了全国部分高等学校医学辩证法讨论会,指出医学辩证法就是“研究医学理论中的哲学问题”。此后,陆续出版了一些医学辩证法的教材和专著,其中以广西桂林医专编写的《谈谈医学中若干辩证法问题》(试用本),印行得早。以后,1982年出版了元文玮的《医学辩证法》、李今庸主编的《中医辩证法概论》、1983年出版了刘汝深主编的《中医学辩证法概论》、1984年出版了孙溥泉的《临床医学中的辩证法》、1985年出版了彭瑞聪主编的《医学辩证法》、1986年出版了陆干甫、谢永新主编的《中医辩证法原理》等。这一时期任曰宏也出版了两本有关医学哲学的著作、1980年出版的《漫谈医学与哲学》。这一时期还陆续出版了有关医学方法论的著作,主要有:《医学科学研究入门》(侯灿,1981年)、《祖国医学方法论》(1982年)、《中医方法论研究》(祝世讷,1985年)、《医学科学方法论概论》(王玉辛,1986年)、《临床思维及例证》(彭瑞聪主编,1988年)、《医学方法概论》(1990年)。在《医学与哲学》、《中国社会医学》、《中国医院管理》、《中西医结合》、《健康报》等报刊杂志上也发表有大量有关文章,如张孝谦的《临床医生要研究思想方法的修养》(1982年)、《漫谈临床思维》(1984年),吴阶平的《谈谈临床思维的特点和规律》(1984年)等。
《医学与哲学》创刊于1980年,开始为季刊,1982年后改为月刊,到1994年12月,出版了162期,刊登论文3400余篇,对医学哲学问题作了多方面的探讨,如杨理邦的“从单克隆抗体技术看科研设计的特征”(1991年)、张文的“受体学说发展引起的哲学思考”(1988年)、沈杰的“从内分泌系统发展看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无限发展”(1989年)等。又如姜兆候从医学影像学研究临床医学的形象特征,写了一系列很有特色的文章。《医学与哲学》还发表了大量探讨临床思维和研究误诊原因的论文,都富有启迪性。
中医学是带有自然哲学性质的医学体系,从医学与哲学的关系研究中医理论与实践的演化规律,始终是医学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1956年《历史研究》发表了任继愈的“中国古代医学与哲学”,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这个问题,《内经的哲学和中医学的方法》(刘长林,1983年),则是一本有关这一问题研究的专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五十~七十年代,曾就五行学说的评价,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多次论及它的存废问题。李今庸在《读医心得》(1982年)中说,五行学说只适用于一定场合,对它的作用稍一夸大,“就要陷入唯心主义”。艾钢阳主编的《医学论》(1986年)则认为这一学说“天才地反映了处于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人体的一般运动变化规律”。邓平修、常青主编的《医学方法概论》认为五行学说存在机械论的倾向,此类取象是一种表浅的方法。关于中医的理论概念的研究目前正与中西医比较研究结合起来,逐步向深化。
二、医学社会学
医学社会学在我国属于新兴学科,它开端于1981年12月7日,在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医学辩证法学术讨论会,由刘宗秀任组长,并在北京、哈尔滨等地相应设立了分组,同时确定了重点研究课题,提出了近期工作规划。
1982年8月在黑龙江牡丹江市镜泊湖召开了“近期工作规划会议”。会上决定积极筹建中国医学社会学研究中心;加强情报资料工作;继续办好内部交流刊物并在《中国医院管理》杂志开设医学社会学专栏。1983年8月26日受卫生部委托,在黑龙江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举办了首届“全国医学社会学讲习班”,应邀讲课的有中国的社会学家费孝通、王康,美国华裔社会学家林南、蔡文辉、蔡勇美及国内的刘宗秀、陶乃煌、阮芳赋、徐维廉等学者。来自全国16个省、两个自治区,三个直辖市的90多位学员参加了学习。培养了中国第一批医学社会学教学、研究人员。1984年8月1日,在北戴河召开了首次医学社会学学术讨论会,美国德州理工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恰港特教授及蔡勇美付教授应邀参加并在会上分别作了对药物滥用问题,差异行为医学化,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城市社会学与医学社会学的关系学术演讲。
1985年6月4日在哈尔滨举办了“现代医学管理学讲习班”,课程中很大部分是有关医学社会学的。美国社会学家林南教授作了“医院作为社会组织及美国现代医疗保健机构的新发展”的报告,恰港特则比较系统地讲授了“医学社会学”,我国学者阮芳赋对医学社会学与社会医学的区别及医学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1986年8月社会学学者刘宗秀出席了第二届亚洲地区健康与医学社会学研讨会,并在会议上宣读了题为“中国沿海十个开放城市卫生工作改革的社会学研究”的论文。这是中国学者首次参加国际性的医学社会学会议。
在教学方面,随着中国卫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国陆续建立了一批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或专业,也相应开设了医学社会学课程。许多学校在医疗系、护理系等开设了医学社会学的选修课。《中国医院管理》杂志自1983年7月起连载《医学社会学概论》十九讲,作为刊授大学教材,这是我国第一部医学社会学讲义。
在研究工作方面黑龙江、北京、江苏、南京、山西、陕西等地相继建立了医学社会学研究会,定期召开学术讨论会、开展专题研究、出版论文集,还定期出版了《医学社会学通讯》以交流学术信息。在出版方面,《医学与哲学》杂志、《中国医院管理》(开设有专栏)、《中国社会医学》、《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等杂志,发表了大批医学社会学的论文和译文。同时,1984~1986年出版的专著或编著有蓝采风等著的《医疗社会学》、《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出版的《医学社会学概论》论文集。蔡建章主编的《医学社会学》教材。
自1986年后,该学科的发展又进入了新的阶段,此阶段的学术研究重点为:第一,在已经对医患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对商品经济条件下医患关系的研究,强调病人的经济和法律权利及对慢性病人心理行为和社会态度的研究;第二注重对吸毒、性病及老年人、军人等特殊社会群体医疗保健社会问题的研究;第三对卫生及医院文化的研究;第四时卫生任制,医疗保健组织和制度的研究;第五健康概念的研究等等。此阶段出版的书藉有:1987年美国mansion88 app 恰港特与刘宗秀合著的《医学社会学》,1989于郭继志、李恩昌等人主编了《现代医学社会学》、1991年由张一鸣主编的《社会医学与医学社会学》,1992年由孙牧虹等编译的美国F.D.沃林斯基所著的《健康社会学》。1993年由周浩礼等主编的《医学社会学》。
结语:看完这篇文章,相信大家对于医学哲学和医学社会学的相关内容都已经非常了解了。他们都诞生在70年代以后,都属于比较新兴的学科,对于医学研究是非常有用的。
养生加油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