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营养与饮食学以及放射医学
当前位置: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m88 明升 > 中国医学通史
在近代社会遇到荒年或者战乱,只要能吃饱就行,对于饮食根本不讲究,更谈不上营养了。而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对于营养与饮食学的相关内容都有了明确的规定了,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营养与饮食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当然除了营养与饮食学之外,放射医学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具体情况我们一起看下文。
一、营养与饮食学
(一)我国公共营养事业的发展
我国1936年首次提出“中国民众低限度的营养需要”未列入维生素的需要量,1949年后前中央卫生研究院营养学系在编辑包括维生素含量在内的《食物成分表》时,提出了一个“我国的膳食营养素需要量推荐标准”。1962年召开中国生理科学会营养专业会议时,正式发表了我国膳食营养素供给量推荐标准。以后中国营养学会在大量实验研究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于1981年和1988年进行了两次修订,修订后的标准所包括的营养指标已由初的10项增加至15项,人群的年龄划分也由初的11个增加至21个年龄段。1988年修定时,我国营养工作者在热能需要量方面已对各主要工种的劳动项目及各兵种测出热能消耗率;对我国的谷类、豆类等消化率,植物蛋白质的生理价值及营养效果的影响因素,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营养效用及影响因素等方面都作了大量的工作。
(二)食物与营养工作的发展
1952年由中国预防医学科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的前身——中央卫生研究院营养学系,测定了北京300种食物中5种维生素的含量,并编制出版了我国第一本较完整的《食物成分表》,该表包括有约300余种食物中15种营养素的含量。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还进行了一些食物营养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建立工作,1986年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编写了我国第一本“食物营养成分测定方法”一书,该书既考虑了新仪器设备,又兼顾有益于普及的一般方法,对全国不同地区食物分析方法的统一起到了很大作用。1986年在王光亚和沈治平两位研究员的主持下,组成了有15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有关单位参加的“全国食物成分测定工作协作组”,经过数年的共同努力,1989年完成了各地区食物中多种营养素的测定工作。经过四十年来对各种食物成分分析数据的不断积累,食物成分表也进行了数次修定,1991年再次修订出版的食物成分表中分析项目已达28大类,包括3282种食物中的24种一般营养素含量,1388种食品中的18种氨基酸含量,932种食品中26种脂肪酸含量和962种食品中的胆固醇含量。这表明了我国的营养分析工作在建国以来的40年中已取得重大发展。
五十年代初曾对市场上58种婴儿代他食品做了营养成分分析,动物生长试验以及氮、钙、磷代谢观察等研究,结果发现大多数食品的营养成分比例都不适合营养素供给量要求,维生素均低于标准,经研究改进,提出了“5410”配方代乳品,向全国几个大城市推广生产,取得了较好效果。七十年代后期,在全国的南北地区因地制宜研制了多种代乳品配方,并汇编成册向全国推广介绍。八十年代以“5410”配方为基础,加以补充、改进工艺过程,研究、试制了适宜于1~6个月婴儿食用的“婴儿营养粉”和6个月以后的断奶食品“宝宝乐”,其营养效果均不低于以乳为主食的婴儿代乳品。在卫生部及轻工业部组织领导下,对婴幼儿配方乳粉,断奶期配方食品、断奶期补充食品及某些婴儿强化食品都制定了营养卫生标准。
八十年代以来,国际上对母乳喂养的优越性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同时对孕妇、乳母的营养状况与乳汁分泌的质和量,以及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等进行了大量研究。
(三)营养与疾病的研究工作
1985年在卫生部、教育部的支持下,浙江医科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分别成立了营养专业和临床营养专业,开始了临床营养医师的培养。八十年代以来,临床营养工作的队伍不断得到扩大,卫生部也曾委托几所医学院校开办过短期临床营养进修班。1986年由关桂梧主编出版了“营养学基础与临床实践”,1990年由顾景范、邵继智主编出版了“临床营养学”,这两部临床营养学专著的出版,弥补了我国临床营养学专著的空白,对我国临床营养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国营养与疾病研究较多的是地方病和老年常见病。我国医学人员经长期研究,首先发现克山病的发生与膳食中缺硒有关,大规模预试验证实,亚硒酸钠可以预防急性克山病的发生,并因此获得了克劳斯施瓦茨国际奖。近些年来,我国在老年营养需要和衰老与营养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发现营养与促进老化程度的自由基有着密切的关系。适当限制进食(主要限制能量),而蛋白质充裕时,能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维生素A、E、C、B、胡萝卜素、硒等能提高机体抗自由基作用,因此有利于延缓衰老。研究认为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骨质蔬松、白内障、糖尿病等一些老年多发病均与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如食盐过多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某些营养素摄入过高或过低以及某些饮食习惯的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致癌物质,均与癌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并且研究筛选出了大蒜、中华猕猴桃、沙棘、富硒麦芽粉、蔬菜、香菇、茶叶等一些具有抗癌防癌作用的食物,在合理膳食搭配防治这些老年常见病的研究方面取得不少成果。此外,我国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很高,认为与膳食中铁的摄入、吸收和利用有关,目前正在开展防治研究,已研制出一些由血红素型铁制做的食品和制剂,有较好的作用。对儿童缺钙和维生素D引起的佝偻病、缺锌引起的生长发育迟缓和异食癖等也正在研究中。
二、放射医学
1956年,谢志光教授、汪绍训教授,创造了汪一谢氏公式,测量国人心脏表面面积的预计值。这一研究,是国内应用广泛的研究成果之一。此外有一些作者分析总结了支气管肺癌的漏误诊原因,其中X线表现不典型,肺结核合并肺癌,发生于炎症或结核瘢痕之上的瘢痕癌,隐匿型肺癌等。由于CT的普及,使得纵膈病变的定位更加准确。八十年代后期,设备的进步,HRCT出现,使人们能在活体上观察到肺小叶的结构,因而对于肺弥漫性病变的研究受到人们的重视。李铁一教授在关于胸部影像病理基础的研究中,在国内首先介绍了完全复原肺标本的固定方法,对X线,CT检查进一步的认识病变的发生、发展、发生部位以及解释影像学表现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八十年代中期,戴汝平教授在国内开展了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与此同时,开展的项目还有肺A栓塞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瘘,动脉导管未闭栓堵术,经皮穿刺球囊扩张瓣膜成形术治疗二夹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狭窄。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广大了传统放射医学的范筹,其发展和水平,几乎与国际发展水平相当。在研究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综合诊断中,发现我国人群中,主动脉夹层慢性病例(78%),明显多于急性和亚急性,其中又以Ⅲ型夹层(66%)明显的多于Ⅰ型和Ⅱ型。
1964年,王云钊教授等首创了中国墨汁骨血管造影的实验研究方法。提出了血源性感染的好发部位,扩展方向及侵入关节的解剖学基础。此后又对骨折进行微血管研究,提出骨痂形成主要来源于膜内和软骨成骨的两种方式。深入地探过了血管与成骨之间的关系,地方病是解放后的研究重点。钱致中教授于1955年提出了大骨病的X线分型,此分型对以后的大骨节X线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王云钊、莫东旭教授等详细的研究了大骨节病软骨坏死的病理形态和X线征象的演变规律,并根据大骨节病的546块骨的X线,病理所见,概括地总结出大骨节病的20个基本X线征象。这些研究,使我国的大骨节病研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在氟骨症的研究中,提出氟骨症的六种基本X线表现。如骨质硬化,疏松、软化、关节退变、韧带钙化和间断性地生长障碍线等。关于佝偻病的早期诊断问题,王云钊教授提出尺桡远侧干骺端边角突出,先期钙化带部位出现紊乱骨小梁等是佝偻病早期诊断的定性征象,修正了以往延用的X线诊断标准。与此同时,我国学者在骨关节肿瘤等方面的研究也得了令人注目的进展。
神经放射学是伴随神经外科发展和进步而发展的。在六十年代中期以前,国内主要开展了头颅,五官的X线研究,脑血管、脑室造影等研究。这些研究与国外同期开展的工作相差不大。到八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CT、MRI、DSA等大型医疗设备的引进,国内的神经放射学发展迅猛,基本上与国外神经放射学发展同步。在推动国内神经放射学发展方面,吴恩惠教授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于六十年代初,消化道的检查方法,主要以传统的粘膜法,充盈法和压迫法主为。进入七十年代后,双对比造影法的广泛应用,使显示胃肠道粘膜面的细微结构成为现实,其检查范围包括咽部、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和结肠,大大地提高了病变和肿瘤的检出率。目前该检查方法已基本普及到了基层。关于双对比成像原理及其胃肠道粘膜面细微结构的研究方面,采用模型实验,仪器测量等方法,对胃肠道的、结肠粘膜的正常、异常形态及临床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除此之外,还发现了亚小沟、次小沟、蚕形小区、跨过线等现象,指出在临床诊断中对小凹、小沟应较小区形态、大小更应予以重视。有人将异常胃小区分为增生型、萎缩型、糜烂型、破坏型等四种类型。这些研究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腹部放射学的另一贡献是首次可用放射解剖学方法,获得了肝三角韧带将左肝区域分隔为左肝上前,上后两个间隙,澄清了国外学者对此问题的长期争论。在此基础上有关左膈下脓肿的新的分型和各型的X线特征,诊断原则及标准。又首次提出网膜囊的解剖变异,是由腹膜反褶形成的隔膜,是导致网膜囊肿局限于下部分或上部分重要解剖基础,此项研究受到国内、外mansion88 app 的重视。并为发展新兴的边缘学科——腹部放射解剖作出重要的贡献。近年来,影像技术的发展,CT、MRI、DSA等不断地被应用于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关于肝肿瘤的微血管结构和血供研究,林贵教授在国内外首次提出门静脉参与肝癌血供的问题,对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有重大价值。在血管的介入性治疗方面,主要研究热点集中在肝癌的治疗方面,其中化疗 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此外,腹部的血管成形术,出血与外伤的介入治疗,非血管性和介入诊断治疗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腹部的实验性研究方面,国内应用自汉的X一氰基丙酸做了实验性动脉栓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应用中药做为肾血管的栓塞剂进行了实验和临床研究受到一致好评。
结语:这篇文章主要给大家描述了现代营养与饮食学以及放射医学的发展情况,正是对于营养和饮食的研究,使得国人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对于提高人口质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养生加油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