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太极拳的过程和方法
一、熟练套路,明确定势
所谓的套路就是指太极拳的整套架式。所谓的“定势”就是指每个架式的动作要求。对初学者来说,主要要求需侧重于套路的熟练,方位的正确,同时适当注意姿势的规范。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套路已达到基本熟练的地步,那么就必须侧重于姿势的正确。只有在求得姿势和运行线路的正确的前提下,才能逐渐产生内气,发挥太极拳应有的效应。
学太极对于初学者的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心急,学太极一定要慢慢的来,一步步的慢慢学,每个动作好都能练到正确。太极拳对于这方面的要求还是蛮苛刻的,每个姿势以及手脚的方向都要精确。
在学习过一段时间熟悉以后,就要对动作有所要求,每一招都要开始纠正错误的地方。同时还要加入自己的一些想法,想一想这么练到底是对还是不对。慢慢的积累。动作不要太快,不急于成,避免出现一些问题导致身体状况变差。
太极拳动作的准确性,和人体的经络、骨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拳架只有吻合骨骼的佳受力状态以后,才能算吻合“打拳架也就是站活桩”的说法,才能保证经络的佳畅通,能产生整体的合劲,才能力通过准确受力点的动作把力往脚下传,当力能下传到脚的时候,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求得姿势正确的情况下,通过认真练习,一段时间以后,就可以通过这一阶段而进入第二阶段的练习了。
二、调整姿势、理解放松
姿势在太极拳中是蛮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在刚开始学的时候,每个招式都做的很精确,才能保证熟悉了以后的姿势的优美。这个阶段也可以练习一些发力的动作,如金刚捣碓、掩手肱拳等动作。
练拳时需保持立身中正,不偏不倚。练拳时不但要留意姿势上的调整,还须注意手一定要领起,不可软散无力。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练习,姿势上得到调整,位置基本正确,只有在准确的情况下,经络才会畅通,随着准确性的提高,往下松沉和节节贯穿的学习,开始逐渐引动内气,也就是要开始以外形催内气的过程了。这个时期虽然有时感到有内气活动,但时有时无,如“无源之水,断薪(即柴也)之烟,渺渺乎而不连”。
外形上不能圆满顺随,表现为断劲顶劲,外刚内空,在技击上,则表现为全身有劲,但力不从心,头重脚轻,使用不上,故称“一阴九阳根头棍。
第二阶段主要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以立身不正、横气填胸、挑肩架肘等现象为主,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是腿部的支撑力不足,使身体难以放松。
二是对“放松”这个词含义理解不够,无法朝着“放松”这个目标去努力,所谓“放松”,不是不用力的概念,不用力是丢,而是动作在吻合人体骨骼佳受力状态的情况下,全身各部自然协调地松下,这样才有利于气的下沉。太极名家陈鑫在他的著作《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说练太极拳很重要的一点是“骨节要对”。
“骨节要对”其实就是吻合人体骨骼佳受力状态。《太极拳论》中说:身体必以端正为本,放松以周身自然为妙。也就是说套路架式的练习,身法上要以立身中正为根本。所以说的“端正”也有两种含义:一是躯干四肢及头的位置中正,即身体不偏不倚之意;另一种是指身体在有意歪斜的情况下,保持着力学负重点的相对平衡。如开步时的上行下进动作(其实就是上下对开),足以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