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主要是由肌肉代谢产生,随尿液排泄。肌酐受饮食影响较少,影响它的主要因素是肌肉的容量,由于一般情况下人体的肌肉容量相对稳定,因此血清肌酐水平主要取决于肾脏功能。肾功能不全时,肌酐排出受限,并在体内蓄积成为对人体有害的毒素,这是判断肾功能和诊断尿毒症的主要指标。如果一名身材瘦小的老妪的血肌酐与一名运动员的血肌酐相同,则可以判断老妪的肾功能差于运动员,这是因为肌肉菲薄的老年人产生的肌酐必定少于肌肉发达的运动员。假定两人的肾功能相同,即肾脏排出肌酐的能力相同,则老妪的血肌酐应低于运动员。由于不同的人肌肉量有所不同,结合性别、年龄和血肌酐综合判断肾功能会更加准确。需要注意的是,化验血肌酐前应避免剧烈的运动,因为剧烈运动会导致肌肉代谢的增加,使肌酐产生增加,而干扰对肾功能的判断。
肾结石的治疗
1.急性肾绞痛的治疗
(1)对绞痛不严重的患者:可以即刻给予吲哚美辛(消炎痛)栓100mg,肛门内给药。急性梗阻时,肾盂内压力升高,刺激肾髓质合成前列腺素E2。后者使肾血流量增加并抑制抗利尿激素,产生利尿作用,进一步增加肾盂内的压力,使输尿管结石在排出的过程中引起剧烈的绞痛。吲哚美辛(消炎痛)是一种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静脉注射吲哚美辛后,一方面通过改善结石附近输尿管的尿流而降低压力;另一方面,它又是前列腺素合成的强有力的抑制剂,能抑制前列腺素E2的合成以及前列腺素E2的作用,75%的患者在用药后约20 min内肾绞痛完全缓解。吲哚美辛口服后经肝脏处理,其抑制前列腺素E2合成的作用大大减弱。由于正常人直肠齿状线以下黏膜的静脉是直接回流进入下腔静脉的,而齿状线以上黏膜的静脉是通过肠系膜下静脉回流进入门静脉的。吲哚美辛栓(消炎痛栓)在直肠内溶化并经黏膜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循环,即能发挥缓解肾绞痛的作用。
服黄体酮、硝苯地平(心痛定)等药物。黄体酮具有显著的持久止痛作用,一般用药后30 min大多数肾绞痛缓解,继续用药并能预防肾绞痛发作或明显减轻疼痛。口服硝苯地平5~10mg,每天3次,可使肾绞痛得到缓解。舌下含服作用较口服迅速,绞痛发作时立即舌下含服,5 min后即能够缓解疼痛。硝苯地平用后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初服者常见面部潮红,心悸,窦性心动过速。孕妇忌用。还可直肠内应用双氯芬酸(双氯灭痛)胶浆。
(2)绞痛较重时:可给予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和(或)哌替啶50mg。可用哌替啶(50~100mg)、吗啡(10~15mg)肌内注射。然而,即便是静脉注射吗啡,在30 min时也只有36%的患者有效。
(3)输液利尿:一般可给输1000~1500ml液体,必要时还可以加用利尿药物[肌内注射呋塞米(速尿)20mg或静脉输入甘露醇250m1]。
(4)对绞痛严重、药物治疗没有明显好转而诊断明确的输尿管结石患者,可急诊行体外冲击波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