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极拳的流派中,吴式太极拳是相当重要的一种,看似简单但却并不是那么容易进行学习的,那么究竟怎么才能练好吴式太极拳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以便更好地结合太极拳进行学习。
吴式太极拳强调轻则灵,灵则变,变则化,要求在极其松柔的状态中做到轻、松、柔、慢、匀、圆。吴式太极拳提倡的“松”,是在做好“虚领顶劲”,“尾闾中正”的前提下达到的“松”,而绝非有些人所说的“松”和所做出的“松”,它完全是一种松懈,是一种伤身,损坏膝盖的“松”。害己又害人。太极拳强调的“放松”,不可能一蹴而就,从紧张到放松是一个过程,松是有程度、有层次的。太极拳讲“松”是一种“反者道之功”的体现,为的是练劲的功夫,是整、是活,达到更大程度的“紧”,就是“周身一家”,产生大程度的能量。练拳开始阶段基础打好了,将来才能登堂入室。
事实上,对于吴式太极拳的练习要领,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松活一体,圆融亨通。通过对这句话的学习掌握,能够帮助练习者更好的去学习吴式太极拳,提高自己的水平。下面就具体的了解一下吧。
一、习练太极拳拳架要正确无误
这是太极拳练习“十要素”要领在拳架招术中的综合充分展现。拳架舒展大方,立如水准,四平八稳,内外合一,充分展现了太极拳阴阳平衡的艺术美。
二、练习太极拳要研究人体生理构造及其肢体活动的相关度
A、身体两肩、两胯形成的“口”字型,在运动中不能随意破坏变形。
B、“上三角”,即由左右两肩的二个点与大椎的一点,构成的三角形:称为“上三角”。
C、“下三角”,即由两胯的二个点与尾闾的一点构成的三角形,称为“下三角”。
D、上下二个“三角形”,组成的构架,它们在练拳过程中是如何遥相呼应,是如何变化的,同时更要侧重关注大椎、尾闾在拳势腾挪时,身体在转换过程中的细微变化始终和各自的应有作用。
三、在练拳盘架子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使拳架、拳势顺其自然
自然而然地在中定中前进,在中定中后退,在中定中左旋,在中定中右转,保持拳架舒展大方,立如水准,四平八稳,就应重点关注这几条线。
1.由耳坠、乳头、肚角、脚跟内侧、沿线组成的垂直线,称为身体的支撑线。
2.由头顶百会穴和会阴的二个点,形成的垂直线并延长至地面组成的垂直线,称为中孔通道。
3.与中孔通道并列平行的,即由大椎与尾闾的一个点连线的垂直线并延伸至地面的垂直线,称为重力中垂线。
4.尾闾是身体撇身转换方向的方向舵。练拳时强调要求尾闾动则全身动,尾闾不动则全身停。尾闾是偏心锤,它是太极拳击打发力的力量源点,是总枢纽。是太极拳发劲人不知我的绝妙之处。是每一位太极拳爱好者必须高度重视和明白它的存在和重要性,以及如何灵活合理运用它,并发挥到极致。
总而言之,在进行太极拳的练习时,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关注这几条线,做好它们之间相互转换时的虚实变化,那就能够正确的进行太极拳的练习,从而感受到太极拳的奥妙。
四、向心力和离心力所产生的旋转力是太极拳锻炼的重要法则之一
两胯的左右相互抽吸与添加,促使身体撇身转变方向,是带动四肢互相自然协调运动的内在动力,并用意念来调控它,是形成“内三合”与“外三合”相互自然协调的诀窍。
“阴三角”和“阳三角”的概念
A、“阴三角”,即由尾闾下坠,在地面上寻找的一个点,与两脚产生的二个点,构成的一个三角形,称为“阴三角”
B、“阳三角”,即由左手落点产生的一个点,与两脚产生的二个点,构成的一个三角形,称为“阳三角”。
每位太极拳练习者必须明白“阴三角”“阳三角”是如何形成的。“阴三角”和“阳三角”是构成拳架平衡的基本要素,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它是太极拳阴阳平衡,立如水准,四平八稳,舒展大方的精妙之处。
五、太极拳的开合
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各位首先要明白公转和自传的道理。公转是合,自传是开,只有明白这个道理,就能彻底解开开中有合,合中有开之谜。
练拳中还要做到“意要圆,气要圆,形要圆”的整体浑圆。要人与大自然浑然为一的思想观念。“内经”讲:“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它们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做到形神合一才出功夫,形体神化。即用精神统帅形体这个神是人体的精、气、神。要达到形体神化,只有思想意识圆融亨通,通身达利,才能周身浑圆一气,像齿轮滚动,节节贯串,围绕守住“一”这个点,这个点的核心就是“神”。
因此,学拳要仔细,把每个动作都琢磨清楚,宁可慢、不能乱,乱了、错了,再改拳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拳架子很重要,每个定势都有意义,从定势入手练,从架子中悟功夫。
以上仅仅是部分吴式太极拳的学习要领,还有更多更细节的内容,需要练习者能够认真的加以学习掌握。通过正确的太极拳拳架练习,每个练习者都能够获得积极的功效,从而改善自己的身体状态,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