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脑血栓形成的治疗 多种治疗方法(2)

  阿替普酶(t-PA,rt-PA)是当前国外应用广泛、效果理想的溶栓剂,原先是从人类黑色素瘤的组织培养细胞中分离出来的,现在用基因工程技术由大肠杆菌制造而成。阿替普酶(t-PA)首先和血栓上的纤维蛋白结合成复合物,活化纤溶酶原形成纤溶酶进而溶解血栓。与尿激酶(UK)不同的是,阿替普酶(t-PA)与血浆中纤维蛋白酶原结合较少,一般不会引起全身纤溶。但该药价格昂贵、半衰期短,大剂量使用有增加出血的可能性,且有一定的血管再闭率。阿替普酶(t-PA)的剂量为0.3~0.8mg/(kg·d)(10~100mg/d),至血栓溶解后用尿激酶(UK)维持3~5天。阿替普酶(rt-PA)用量为0.9mg/kg,大剂量不超过90mg,其中10%先由静脉推注,余下的90%静脉滴注,1h内滴完。近美国FDA已批准阿替普酶(rt-PA)可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

  4.扩张血管药物

  脑梗死发作时,脑血流循环障碍往往是可逆的,如在发病后脑水肿出现前应用扩张血管药物,能立即改善局部缺血,有利于侧支循环建立,效果好。因此,凡在发病24h内者,均可应用扩张血管药物。48h以后,梗死区脑组织可因缺血、缺氧、水肿、坏死,容易导致过度灌流综合征(luxury perfusion syndrome)。在了解局部脑血流量之前,原则上不用扩张血管药而应考虑用脱水剂。发病2周后脑水肿已退,用扩张血管药比较安全。血压偏低时应慎用。

  (1)二氧化碳

  脑血管的调节主要是化学调节,即由呼吸气体(CO2和O2)以及血液酸碱度进行调节。动脉中的CO2分压增加能显著地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而O2的分压作用恰好相反。临床用5% CO2加上85%~90% 02的混合气体吸入,每天吸入1次,每次10~15min,10~15次为1个疗程。

  (2)罂粟碱

  对脑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其作用强度仅次于CO2。可用30~60mg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1次/4~6h,或60mg~90mg加入5%葡萄糖盐水500ml内静滴,1次/d。

  (3) 氟桂利嗪(西比灵)

  氟桂利嗪(西比灵)除了钙离子拮抗作用外,还有减轻静脉收缩和降低血黏度的作用。常用方法是5~10mg/d,口服。由于其半衰期长,每天口服1次即可。以睡前顿服为宜。主要不良反应是嗜睡,其次为乏力,少见者为头晕、口干。

  (4)尼莫地平

  是一种脂溶性钙通道阻断剂,可通过血脑屏障。研究结果表明,尼莫地平能阻断钙离子内流,消除和缓解血管痉挛,选择性的扩张脑血管,保护脑细胞,是治疗脑血栓形成的有效药物。

  常用方法:尼莫地平口服每次40mg,3~4次/d,尼莫地平注射液每次12~24mg加入5%葡萄糖盐水750~1500ml中静脉滴注,开始滴注时,尼莫地平1mg/h,若病人能耐受,1h后增至2mg/h,1次/d,连用10天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不良反应比较轻微,口服给药可有一过性消化道不适、头晕、嗜睡和皮肤瘙痒等;静脉给药可有血压轻微下降、头痛、头晕等。

  5.改善微循环

  低分子右旋糖酐,平均分子量2万~4万,是许多脱水葡萄糖分子的集合物。由于分子体积较大,不易渗出血管,所以既可以维持血液渗透压,又能稀释血液,减少血黏度和血细胞的聚集,从而增加血流速度,有利于促进侧支循环和改善病变区域的微循环。低分子右旋糖酐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微血栓形成,并增加血容量,促进利尿。常用剂量:每次10%溶液250~500ml静滴,1次/d,连用1~2周。间歇一段时期,可重复应用,对有出血倾向或左心衰病人,可引起出血或急性肺水肿,应慎用。

  6.抗凝治疗

怎样预防脑血栓 老年人脑血栓形成的预防 脑血栓 
警惕 这类人不能吃香菜
警惕 这类人不能吃香菜香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配菜。经常可以看到煮...
10个简单小妙招巧治鼻炎
10个简单小妙招巧治鼻炎鼻炎相信很多的人都不陌生吧。鼻炎的反复发作是否给...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
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现在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三高人群也逐渐的扩大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