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练法有很多种,需要学习者结合自身的情况以及学习的太极拳流派情况加以选择。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种三空练习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结合太极拳进行太极拳学习的过程。
太极“三空”习练法,是指在单人走架习练中,突出两手空松转为一空;双人推手,在突出两手空松转的基础上,增加两个课目,即对手进攻时,我方突出两手空松接为二空;双人推手,我方进攻时,突出两手空松进为三空。“三空”习练法,适用于太极拳各门派。这里所指的两手,主要包括指、掌、腕和小臂四部分。
空松指什么
空松在不同层次,有不同的理解含意和要求。
初级走架阶段,在各种身法转换、折叠和重心移动之动态中,以舒展筋骨皮为主,以松为辅;在各种亮相定式之静态中,以松为主,以展为辅。此阶段的两手空松转,主要表现在,首先去掉两手僵劲、硬劲和掤架劲,以两手为节节松沉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由外而内,自上而下,在各种亮相定式之静态之中,节节松沉,贯通九大关节(指、腕、肘、肩、腰、胯、膝、踝、趾)。
中级用意不用力阶段,在初级阶段静态松沉的基础上,通过两手空松转,在各种身法动态中,努力做到不断松沉,达到在动态中,上下气贯通之效果。此阶段的两手空松转,主要表现在去掉僵劲、硬劲和掤架劲的基础上,两手得到充分放松,内气流畅,气感充盈。
在高级负重松沉阶段,通过两手空松转,在贯通上下气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宽气路,达到全体透空境界。此阶段的两手空松转,主要表现在两手极度放松,气路极度流畅,内气极度充盈。两手在三个阶段不同层次的空松转,其目的就是通过两手空松转这个切入点和突破口,由外而内,自上而下,加速松弛九大关节,贯通上下气路,进而扩宽气路,全体透空,终练就大道虚静之功。
两手空松转,能加快提高练功效果的主要原因
一是医学经络学说验证,两手与脏腑都有密切的表里关系,两手空松转,直接可引导周身放松,尤其指关节,十指连心,指松心即松,心松体则舒,体舒心则静;反过来,心静则体松,体松则气沉,气沉则手松。周而复始,产生手与心、手与脏腑松静相济之良性练功效能。
二是两手空松转,能引导从外空内实、到上空下实,形成在动态中的桩功效果。
三是两手空松转,既加速了上下贯通、全体透空的练功速度,又突出了太极无手、浑身皆手之特性,同时又增长了两手的听劲功能,练功效果一举多得。
太极“三空”的习练的三个阶段
一、舒展筋骨皮阶段
舒展筋骨皮阶段,即初期走架阶段。此阶段突出两手空松转,重点抓好四大要素。
四大要素
一是身法中正因素
太极拳中需要我们自己掌握程度,既不要太过,也不能不及,要按照中正的原则进行练习。太极拳的中正就需要我们按照太极拳的拳理正确的进行太极拳拳架的练习,保证身体的不偏不倚。只有保持中正的原则,我们才能更好的进行上下相随等内容的练习。
二是腰胯主宰因素
太极内功主要表现在,周身上下的任何动作,都与内在因素腰胯之动有关,也就是说腰胯之动带动了周身之动,尤其是两手的任何动作,都与腰胯转动有关。两手和腰胯的关系,就好比晚间晴空薄云里看月亮一样,看似月亮在走,实则云彩在走,行拳走架,看似两手在动,实则腰胯在动。而两手空松转,正有利于周身在走架动态中,把主要精 力放在关键部位腰胯上,只有这样,才抓着了练功的关键。
三是虚实转换因素
初学者往往因两腿支承力不够,没有屈伸变换,重心没有移动,或移动不明显而没有虚实。没有虚实就没有阴阳,没有阴阳就称不上太极拳,因此在习练中,应循序渐进地把虚实腿练出来。
四是突出慢练因素
拳经云:“慢到十分功夫,即能灵到十分。”慢练等于活桩,活桩出功夫。在舒展筋骨皮阶段,虽然以舒展为主,但也有松的一面,比如在走架各种亮相定式中,都要充分发挥在静态中的松沉作用,这就需要慢中体悟。初期走架阶段,做到慢练,还需要与修身养性结合起来,从善中求静,静中求慢,慢中出功。
二、用意不用力阶段
用意不用力阶段,实质上是用意、用气不用力阶段。当拳架熟练之后,应进入以意导气、以气运身之行气习练阶段,此阶段是太极拳由外形,转入内转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太极拳习练内功的一个关键阶段。此阶段通过两手空松转,主要解决四个转换:一是由立身中正转入中正安舒;二是以展为主转入以松为主;三是周身以腰胯为主宰而转,转入以丹田内转催腰胯带周身而转;四是在自上而下静态中气络贯穿的基础上,转入在动态中气路贯穿,进而扩宽气路,全体透空。
达到四个转换,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纠正和努力
其一做到中正安舒,必须努力纠正前俯后仰、左右歪斜之病。纠正此病,首先纠正腰胯不平和没有虚实之病。常见的毛病撅屁股凹腰,腰胯平面就会出现前低后高,造成上身前俯之病。起势两脚尖外摆、跪膝,容易造成腰胯平面前高后低,形成后仰之病。右偏马步,比如陈式懒扎衣式,左胯不虚上抗,容易造成左肩高右肩低,上身右倾之病。左偏马步,如陈式单鞭式,右胯不虚上抗,容易造成右肩高左肩低,上身左倾之病。又如在移动重心时,容易出现以肩带腰胯,造成动中歪斜之病,即如是以腰胯带肩,但由于腰胯移动重心少,肩移动重心多,上下不相随,也会出现身法歪斜之病。明白病根,自然应从病根上按拳规拳经,一一加以纠正。
其二,以展为主,转入以松为主,此阶段主要解决在走架中,动态之中不断松沉的问题。在各种亮相定式中,静中松沉容易做到,而在身法转换、重心移动中,动中松沉比较难练。这就需要在动态中,突出两手空松转,由外而内,自上而下,导引周身节节松沉,去掉僵劲、硬劲和掤架劲,时时处静,心静则体松,体松则气沉,慢练出真功。
其三,通过两手空松转,在增加丹田气沉量的基础上,配合呼吸增加丹田收放量的同时,由原来的腰胯转,带动周身转,转化为由丹田内转,催动腰胯转,进而带动周身转的效能。通过两手不断空松转,增加了丹田的气沉量和收放功能。反过来。通过丹田的内转和收放功能。又增加了两手空松转的内含因素。手更松了。气更畅了,柔劲更大了。
其四,在上下气贯通的基础上。提高两手的松沉幅度,进而以两手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由外而内,自上而下,节节提高松沉幅度。在原来打通主循环、支循环、微循环的基础上,还要不断通过松沉,扩宽循环气路,在内气充盈的基础上,找气充皮毛之感。
三、负重松沉阶段
负重松沉,即在用意不用力阶段的基础上,两手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习练出不断松沉的功夫。它是基础功之上,功夫之升华阶段,也是在动态中,受到各种不断变换的外力,通过不断松沉,对付各种劲别之超凡脱俗的阶段;同时,也是检验自身丹田内转功能强不强,腰胯活不活,内转圆不圆,内气是否充盈,虚实有没有,手、眼、身法、步,是否协调一致等因素的一个综合实力的考验。
此阶段通过两手负重空松转,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提高八个层次。一是负重松沉松透层次;二是丹田腰胯内转层次;三是虚实转换层次;四是呼吸开合层次;五是螺旋缠丝层次;六是提高皮毛灵感层次;七是手、眼、身法、步的协调层次;八是深研太极之理层次。
提高负重松沉层次
必须首先调整心态,改变思维,可采取逆向思维走气习练方法,外形不露,而是内气舍己从人,逆向走气。如对方来力不硬顶,不但不硬顶,而且还要顺其劲,把对方的劲力通过自身松沉,由外而内,自上而下,引向自身实脚,对方立感我身重如山,通过内转,实脚变虚脚或引向虚脚,对方立感如牛入潭,因找不到力点而扑空。通过不断逆向思维,逆向走气习练,还能不断扩宽气路,增加气沉量。丹田和下肢的气沉量增加了,灌满了,反过来又增加了内掤劲。内掤劲增大以后,两人搭手,你自己感觉没用劲,而对方感觉很沉重。这就是提高松沉松透层次所产生的效果。
提高丹田腰胯内转层次
在遇到抗力时,必须在松沉中,首先想到的是丹田催腰胯带两手而转,而不能忽视内转,只想两手转。内转与外转,即丹田腰胯转与两手转的关系,在推手中非常神奇和奥妙。在推手中,你越想手越无手,越不想手越有手。因为你越想手,越容易忽视内转,忽视了内转,手就容易憋劲,就越容易被对方牵制,反倒丢了手。你越不想手,注意力就会放在内转上,两手在内转的带动下,有了柔劲,就不容易被对方牵制,反而保存了手。
提高虚实转换层次
尤其是提高渐虚渐实和虚要虚净、实要实足功夫,即在移动重心时,虚腰、虚胯、虚腿、虚脚和实腰、实胯、实腿、实脚互相转换时,虚要渐渐地虚,实要渐渐地实,重心移完时,虚要虚净,实要实足。由虚变实过程中,还要加上实腿实脚气感渐渐入地的意念,效果更佳。
提高呼吸开合层次
要将两手空松转的练习与呼吸配合到一起,同时对于两手空松转要变成负重进行的状态。在呼吸与两手空松转的配合上,一般会让化劲与吸气结合,而让发劲与呼气相结合,同时为了更好的加以配合,需要我们在保持呼吸的细长的同时,吸气要深,呼气要长。
提高螺旋缠丝层次
首先要提高丹田腰胯内转层次,提高上下前后左右多角度的内转层次,在内转的带动下,四肢的正反缠丝劲自然有了劲力。
提高皮毛灵感层次
首先要在思想上解决问题,在意念上增加灵感层次,在推手习练中,以太极八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为中心,每个劲别之前,都要加上一个“虚”字,即虚掤、虚捋、虚挤、虚按、虚采、虚挒、虚肘、虚靠。两手转,内转与外转,即丹田腰胯转与两手转的关系,在推手虚则对方摸不清劲别,虚则自身提高了感知力。
手、眼、身法、步协助调一致,是发挥周身整劲的关键。拳经云:“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侵。”走架时常犯的毛病是,只知手进,不知身进和脚进,上下不相随,身法前倾,立身不稳,容易被对手用捋采之法而牵制。这就需要在习练中,通过两手空松转,体悟在进身时,上下相随之奥妙。
通过“三空”习练法,能够帮助我们顺利的学习太极拳,而通过“三空”习练法,也可以帮助我们对于太极拳拳理的研究与学习。另外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对于太极拳的学习,需要先了解理论,之后才能够确保动作练习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