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是太极拳的学习要点之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相关的学习与掌握呢?今天我们就从求中、守中、用中这三个角度来详细的阐述一下,以便大家更好的通过太极拳进行学习。
因为太极拳分出了很多的流派,这些流派虽然内涵是一致,但是对于各个要领的理解论述仍然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接下来的内容会以和式太极拳作为范例进行中正的论述。
阐微和式太极拳的“中正”
和式太极拳由清末武术家和兆元(1810---1890)所创编,素有“三合一”拳架之称,即拳架、推手、散手三者有机结合,拳架如老梅之枝,质朴无华,却技击性极强,招招蕴涵搏击之意,势势技法鲜明。与人交手时粘连粘随,随曲就伸,舍己从人,轻灵之间“听”得准对方虚实、轻重、攻击之意,引净落空,在得机得势之间,柔化刚发对手于无形,技法上注重靠、掷、打、跌、拿,充分运用上、中、下三盘二十四法技巧。练精化气,练气归神,练神还虚,使精、气、神浑然一体,由外带内,由内达外,内外合一,劲力潜转,如充气之球,飞天之箭,蓄而后发,无丝毫迟滞。“有意带形随人动,有意无形神意真”,形与意完美结合,进而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来犯者应手立仆之神妙境界。
技击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灵魂,也是众多研习者数年苦求的主要目标,太极拳尤其如此。和式太极拳自和兆元创立以来,历代高手辈出。在和敬芝、和庆喜、郑伯英乃至当代名师和定乾、和有禄等不断创新、充实、提高、发展拳理技法,大大加强了和式太极的内涵,使之汲身中国太极拳六大流派之列。但要想在技击上追求随手应物,来犯者应手立仆的效果,必需朝夕盘打,细心揣摩、体会,绝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诸多需修炼要旨之中,“中正”首当其冲。
中正是各流派太极拳均十分注意的问题,且论述颇多。和式太极拳中的中,是指人体的中心轴线,由头顶百会穴、会阴延伸到地面的连线,和式太极拳理论体系中称之为中正线。正者是指走架与技击时审机度势,辨证把握动态的平衡。中正线中正与否是衡量身法好坏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技击水平的必由之路,即拳论所谓的身法以中平为宜,以正直为妙。
“中正”在和式太极拳有以下含义
1、行拳走架要“求中”
和式太极拳素有“打拳如坐轿”之说,不论拳势进退侧移,身体始终像端坐轿中一样“端的”(赵堡镇方言,即规矩、端正之意)。在行拳走架出手之时,周身均无定向,要想在多维空间内、在动态中寻求平衡,必然先建立自己在这个多维世界中的坐标与原点,然后才能够确定前后左右,进退反侧,否则习拳走架也就无从谈起。这个坐标、原点就是自身的“中正”,因此“求中”是和式太极拳行拳走架时的重要要领,身体不能前俯后仰,左歪右斜,需中正安舒,方能支撑八面。
“三直四顺”也是和式太极拳走架“求中”的要求。三直:头直、身直、小腿直,四顺:顺腿、顺脚、顺手、顺身。头直则意能领得起,身直则颈自然顺直,精神能贯得起,顶劲可上领,肩颈部血脉通畅,意气通达则周身轻灵;腰脊中正顺直,可使脊椎形成反弓之势,是太极拳修炼之“劲力”的源泉,“牵动往来气帖背,敛入脊骨,则力由脊发”;和式太极拳又名“代理架”,是指由外带内,由外达内,由内及外,内外合一。三直四顺能够顺外形,外形顺畅则意气通达,意气顺畅则周身相随,进而周身一家;“气以直养而无害”,自然能够健身益寿,身顺则易于锻炼“丹田”内气,这样才能够练好拳架。
2、意念要“守中”
意念守中是和式太极拳修炼之心法。行拳走架动作规矩端正,不贪不欠,无过不及,不离不即,轻灵圆活,这些是意念的训练。拳架是意念的载体,我们通过盘架来强化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对于拳架动作的感知,长期积累这种感知在技击时就可以形成本能反应。
和式太极拳练习时要求松心凝神,心平气静,意念守中,本心与意念抱元守一,方能够心动意出,意动形随,意到劲到。和式太极拳第三代宗师和庆喜(1857—1936)在教拳过程中,要求学生拳架功夫没有达到自然圆转的程度时,不能学推手练技击,就是怕影响意念守中的锻炼。心贵静,意守中,现场临敌反应时间短是太极拳后发先至的基础,也是意念的自然状态。若意不能守中,心就不能静,在形则有贪欠偏倚之弊,技击时容易犯呆滞不活的毛病。只有自然而然练就的技法,用时才可达到信手捻来、随手应物的无意识状态。
3、技击要“用中”
和式太极拳拳理体系尊崇先天太极图,行拳走架身法要像太极图中的子午线那样垂直中正,技击时则要起于中,落于中,守己疆土也在中位,出手临敌占据中央之地,意在对手之先,就已经抢占先机,即所谓“脚踏中门抢中位,就是神仙也难防”。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转换灵活,舍己从人,从人由己。同时攻于中,取彼也在中。集自己之力在正中就某一处发出,是身体浑圆整劲,也是致胜的根本。
中正线是太极拳运动中人体的公转轴。人体前面上自百会下至会阴经过丹田的一线为“前中线”,背后与之对应为“后中线”,两侧身百会至足心涌泉穴为两条“侧中线”,前后中线和两侧中线所在平面正好在“中正线”相交,此为人体运动的重心所在,同时也是人体重要脏器和诸多要害所在,任督二脉运行于此,如受重创轻则伤残,重则毙命,因此和式太极拳技击的主要目标就是“取中”,即进攻对方正中线或侧中线。
虚领顶劲,下颌内收,含胸拔背,裹臀吊裆,气沉丹田,上领与下沉在意念上形成对拉之势,从而使身体中正。脊柱中正则腰轴旋转灵活自如,任督二脉流转通畅,不会产生丝毫停滞,肢体关节进退反侧屈伸过程中可以游刃有余。脊椎成反弓之势,才能使脊柱成为劲之源泉,劲力透过梢节发出,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如皮燃火,水银泄地。惟如此才能攻于中,守于中,取于中,渐至随心所欲!
结合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我们能够对中正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在接下来的太极拳拳架的练习中,要注意将这些要领运用起来,终融会贯通成为我们自身的东西。
事实上,不仅中正可以划分成各个部分逐一进行学习,太极拳中的大部分要领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能够大大的降低我们学习与练习的难度,可以多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