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太极拳的学习者,仅仅掌握了太极拳的拳架就觉得自己已经完全的掌握了太极拳。这其实是错误的观念,因为他们忽略了对于太极拳内功的练习,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了解下太极拳的内功的练习方法,以便大家更好的通过太极拳进行太极拳的学习。
俗话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法有多样。
有些人练习太极拳随便练练,也不在乎太极拳究竟有什么样的理论内涵,甚至对于拳架套路都没有全面的进行学习。这部分人群仅仅是把太极拳当做一种健身操一样进行练习,对于太极拳的内功没有期望,因而不会具有什么效果,但也不会有太大的负作用。
有些人则是盲目的进行练习。这部分人群对于太极拳的内功是有认识的,但却因为觉得只要不断的重复进行太极拳拳架的练习,就能够感悟到内功因而走上歧路。太极拳不仅需要不断地练习,还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以及正确科学的练习方法,盲目的进行练习绝不可取。
如何才能练好太极拳功?经验告诉我们用一个巧字来练太极拳功,即明白地、系统地、科学的、小代价地练出太极拳功.
巧练太极拳功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客观看待太极拳
学者应该知道人人身上一太极,只看认识不认识.太极拳只是大千世界中的客观事物,任何把太极拳神神化或简简化的思想都是不可取的.因如果将太极看至天下无敌,自然会有自大难容,不求上进之心:如果将太极看至遥不可及,自然会有凡人难及的畏难情绪而有不敢奢求之心:又或者将太极拳简单地看作与一般的肢体语言运动无异,自然难有认真求学之心,终与太极无缘.
二、请教明师(书),弄通拳理
吾师云:"打拳须明理,理通拳法精."有明师身教当然当好,但有明书言传也是不错的.
太极拳之理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道家内丹学视为太极拳内气生产运作之理论基础;
2中医经络学视为太极拳之窍穴路线基础;
3西医人体生理解剖学视为太极拳之力学结构基础;
4太极拳套路视为表现与执行太极内功之形架基础;
5太极拳招式(推手)之技击含义视为太极拳内涵之传神基础.
三、宁可不练拳,亦要先练功
俗语有话:"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吾师亦有云:"宁可不练拳亦要先练功"初练太极拳者之所以觉得太极拳难就是难在不肯相信这句话而诚心去练功.
学者需知万事开头难.而太极拳之难就难在内处双修之-----主修内.因些只有外在之形架而没有内在之功力之太极拳被善意地称这"太极操".
太极殿堂虽不高至遥不可及,亦不会是低至随手可得地挂在半山间,学者一定要有信心,决心诚心和恒心地沿着上山之路(科学之练功步骤)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才能及至殿堂,得至太极之功,而后将太极之功寓入拳架之中去求真正意义之太极拳才能达至事半功倍之效果,否则能事倍功半者,命运尚算待你不簿,弄个与太极背通而驰,越勤越远就不好了.
四、实践与理论要反复锤练
学者需知俗语:"学拳容易改拳难"此话虽不假,但对于太极拳来说是不适用的.否则就不会有吾师公陈公发科为吾师冯志强改了七次拳之多的故事,亦不会有"一师带九徒,连师十个样"之感叹了.需知太极拳之成长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肯定自已又不断否定自已,滚动提高的过程,同样是一个从无到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过程.一成不变不合道,故亦不合太极拳.
比如:学者用"今天"之拳理去练出今天之功;感觉很正面,精神和肉体有了"莫明其妙之爽",自然很有兴趣练下去,达至"明天"功力提升了,精神和肉体有了"知其然之爽".便觉得今天的爽好过昨天的爽,再对照昨天看过的理论似乎理解深了一些,多了一个"更明白"自然更有兴趣地练下去;有了这个明白的练下去,功力又再提升,达至"后天",精神和肉体又感觉到出来了一个"知其所以然的爽".感觉又好过昨天前天之爽.对照原来看过的理论,心中"更清晰了";再练至随心所欲之爽.对照理论"更亮堂"------甚至有所共鸣,如是之感觉过程不断循环产生,功力自然不断地提高这正是太极拳引人入胜,历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五、加入自已的思想,多用"悟"字诀
太极拳需要依据自身的情况加以调整与练习,同时它的各种要领也需要我们将之化为自身的东西,因而在太极拳的练习中,应该重视自身进行悟的过程。自己在练习中去悟,才能把握适合你自己的太极拳拳架练法,增进你对于太极拳拳理与拳法的理解。
六、练功多用"养"字决,不要强迫自已
吾师云:"练拳是运动,不是劳动""练拳似休息""练拳不懂养,百练功不长".学者需知道法自然,消极之等待方法故不可取,但强迫自已拔苗助长,急于求成的方法更不可取
如果在不能保证心情愉快的情况下,每天给自已一个定死的定时,定量的练功计划,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对练功产生厌烦,甚至恐惧,在如此压抑的心态下练功,功效自然不会有积极的、正面的作用,长此下去还会产生负面、消极之作用。结果会是你的精神崩溃,放弃练功或者咬牙坚持,弄个五劳七伤。
所以练功需循序渐进,顺其自然,想练就练,否则不练;精神好,体能好就多练,否则就少练;总之以不伤神,不伤身求得精神爽、肉体“爽”为前提。
七、不落俗套,寓养气,行气于日常动作之中
古人练功,因为当时科技之限制、神秘色彩极浓,规矩亦很多。但在科技昌明之今天学者亦应与时并进,在古为今用的同时,大胆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揭去太极拳之神秘面纱,知规矩而不死守规矩,如传统有关练功之方位、时辰、五行八卦之代入、行气线路秩序等说法对功力成长的直接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故学者可在练得太极拳之“内气”后,除将气寓于桩,拳中去练,还可大胆地把气寓于日常生活之任何动作之中去养、去行,只要当时的空气素质、精神及体能许可,行、卧、站、坐均可以练。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你专门用在练功上的绝对时间,且功力成长快,代价小,是适合工作及生活均繁忙的现代人之为科学有效的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