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几大主要流派之一,在现代,爱好以及学习武式太极拳的人很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武式太极拳的一些相关知识,帮助武式太极拳的爱好者们更好的通过太极拳进行太极拳的学习吧。
太极拳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心就是要自然和谐。太极拳的动作与节奏能够不断地变化,但是始终不变的就是和谐。武式太极拳完全展现了太极拳的这一特点。想要了解这一点就必须在样式与气势之间进行体悟,那么现在就来具体的了解下吧。
武式太极拳有哪些主要的特点
武式太极拳的风格很突出,主要特点是非常清晰的,和其它的太极拳流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首先我们看武式太极拳的掌,它要求撑开,“劳宫穴”微微外凸,历史上称这种掌叫“五花掌”。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武式太极拳讲技击,讲导引,讲内功。这种掌的练法过去在“易筋经”中有,这样有利于内气的贯通和引动内劲。
第二个特点,在劲路上,它要求劲起于脚跟,这种运动方法体现了武式太极拳的内家拳特点。初级的动作,开始学习时是外动大于内动,到后期是内动带动外动。而且是明显的内动大于外动。这些都是和掌型、身法有关,不注重体会内动的变化可以说就没有掌握武式太极拳的要点。
武式太极拳的再一个特点就是架式紧凑、严谨。因为武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武禹襄先师,是清朝末期的一个知识分子。当时的清朝人穿的是那种长袍,作为文人总感觉撩起袍子打拳是不雅观的一件事,也不方便。所以它创编这种拳术都是出腿不超过袍子的长度、宽度,正好蹬起来,一弓,一撑,又很沉稳,步伐不是很大,但深意充足,不追求拉多大的架式,而在于要有宏大的气势。
武式太极拳的又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它是一种需要你能够对整体宏观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武式太极拳需要我们能够“立定脚跟竖起脊,拓开眼界放平心”,第一句讲的是你要能够保持身形的中正,其次要能够将眼界放宽,要能够看向远方,这是因为武式太极拳需要练习者能够练习一种气势,通过神聚而形成的气势。
武式太极拳还有一个特点,它的腰胯动作多。因为它劲起于脚跟,从技击角度说,胳膊扭不过大腿。上手和对方搭好以后,就不动了,就用腰腿的动作,一出腿蹬起,弓、撑。每一式都是用腰腿,以这么一种特殊的步型的出腿,做到了完整一气。除了极个别动作以外,基本上都是这种步型。武式太极拳中有一种说法,说练了半天实际上就是练了个“揽扎衣”。这是什么含义呢?就是说武式太极拳是练身法的拳,“揽扎衣”集中体现了这个特点。
另外,武式太极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要求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无论从外在的肢体上,还是从内气、内劲上,要求精、气、神、意、目、力,达到完整的统一,一瞬间同时达到。过去我师父李锦藩先生说练拳要“目有所视,力有所达,意有所向”。
此外,在打手过程中,武式太极拳不重招式外形,重接劲打劲,很多朋友说,你讲“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到底是谁先动啊?这实际上体现了武式太极拳的辩证关系。它所说的“彼不动”是指什么呢?那是对方内劲出来之前,我们不动,只是从内心感觉到他将要动的时候,你先动,这时候脚下一蹬,腰胯一甩,以摧枯拉朽之势,发出你的内劲。
武式太极拳的这种掌型要求在其它几种太极拳中有没有
没有。其它太极拳对掌的要求基本上是微微的虚拢,只有武式太极拳传统的练法是这么张开的,所以从掌上一下子就可以判断出它的风格。
武式太极拳从比较紧凑的架子上练出很大的气魄的难度是不是很大
对于这一点的学习与掌握,确实比较有难度。很多时候对于太极拳的学习是与你的领悟能力紧密相关的,但是每个人不仅有不同的先天条件,而且会遇上不同的后天环境,形成不同的思想方法,这就使得对武式太极拳的掌握每个人情况各不相同。武式太极拳不需要外形如何庞大,但需要有足够的气势,这也是武式太极拳与其他太极拳的一个重要区别。
武式太极拳的关键是哪里“紧凑”,哪里“开展”
这是核心问题。首先目标要明确。紧凑是指它的四肢外形,手、脚伸展出去的幅度不必太大,手、脚、躯干之间有一种呼应关系。合则“紧凑”嘛。否则即使手脚伸出去很小,彼此之间关联性不强,那就叫“局促”了。“开展”是指你的神意要高远,以有限的身躯容纳无限的自然。
武式太极拳中是如何实现“稳定”的
要“紧凑”必须要稳定,架式无论大小,一定要“正”、要“稳”这样才能“定”,才能实现有限躯体对无限自然的辐射作用。
这要从两个方面解决,身行要稳,中气要正,一个诀窍就是在脚跟。武式太极拳动作在出脚时,总是出半步,后脚跟上总是跟到脚跟部,不要过前。往回退时幅度一样。转身的时候,步子先调过来,以实腿的脚跟为轴,虚腿的脚掌为辅,以脊柱为中轴,上下同时扭动,就完成了动作的转换。这是转身动作,比较典型的说明了脚跟部的作用,其他动作原理相同。另外一个诀窍就是气要下沉,下部要稳。不管什么动作,转换可以灵,但气不能虚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