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了解太极拳的练习中,同样需要进行关于呼吸的练习,但是细问太极拳呼吸的话又都不是很了解。那么太极拳的呼吸究竟分为哪几个层次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然后再通过太极拳教程学习吧。
一、调节自然呼吸
自然呼吸,也就是顺其自然。在初学太极拳时不可能兼顾到呼吸,因为掌握动作拳架需要精力,再者太极拳在编排上也不是按照呼吸规律编排的,这时如果勉强兼顾呼吸则困难极大,会造成精神紧张,使形体难以放松,肌体发生消极变化,不符合太极拳的要求。在太极拳修炼的初期阶段,只要求做到能通过调节呼吸消除紧张、缓解压力、形体舒松自然,这是调息的第一步。这个阶段不要求在掌握动作的同时兼顾呼吸,只要求呼吸顺其自然、自动调节。
二、调节深呼吸
调节深呼吸是自然呼吸的进阶,其实提起腹式呼吸应该就更清楚明白了。调节深呼吸要求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使你的呼吸能够变得深、细、匀、长。在拳架练习中,调节深呼吸是比较容易达到的境界,而且便于掌握,因而调节深呼吸对于太极拳的推广很有帮助。另外调节深呼吸可以使你的动作与呼吸配合的更好,帮助你的太极拳的学习。调节深呼吸对于身体也是十分有益的,它是一种应用较广的呼吸法。
三、腹式逆呼吸
逆呼吸是气随形走、呼吸与动作配合一致的呼吸,是部分练拳者追求的呼吸方法,带有明显的层次性。它脱离了深呼吸深、细、匀、长的规律,感觉也跟深呼吸相反,呼气时小腹松弛,吸气时小腹收缩。同时腹式逆呼吸也不像深呼吸那样有节律,而是随着练拳动作的升、降、开、合,小腹自然、自动有松有收,呼吸完全跟随动作,配合动作,气沉丹田,内气运行。这种感觉是练拳时无意中出现的,是突然和微弱的,这时如果对这种感觉不在意而仍在那里顺其自然,这种感觉马上就会消失,等待第二次出现则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时如果马上意识到这种呼吸的变化并抓住这种感觉,使自己的意识跟随它,并有意识地运用它,很快就能掌握这种呼吸方法,使自己的呼吸与动作配合而令功夫上身。这是调息比较艰难的一步,有的人练拳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仍是只知其理不会其功,如果没有明师指点而是自作聪明、妄猜私忖,往往搞不通反而会走弯路。
四、拳式呼吸法
拳式呼吸也叫丹田呼吸,是逆呼吸的继续与发展。因逆呼吸能较好地气沉丹田、内气运行而牵动腹肌,所以说拳式呼吸实际是腹肌运动呼吸,它的感觉是呼气、吸气时腹肌都收缩,松弛只在呼吸之间的瞬间。练拳时不管是大开大合,还是急进急退,呼吸完全与动作合拍,这时呼也气沉丹田、吸也气沉丹田,内气运行更充实。这时动作与呼吸的关系是主与从的关系,呼吸紧跟动作、配合动作,是腹肌运动的结果。腹肌运动加强了丹田气,为“力由脊发’’提供能源,这就是“腰为第一主宰,丹田为第一宾辅”,这就是虚其心、实其腹的表现。到这时太极拳三调中的调息就告完成,以后就要保持这种状态坚持锻炼。
太极拳练习到后应该能够将自己的呼吸调整为拳式呼吸法,并且可以与动作很好的结合到一起。提升太极拳水平不仅要重视对于呼吸的锻炼,还要重视如何花去身上的僵劲,使自己的太极拳能够展现出柔的原则。
太极拳的柔是指去掉僵力。僵力是指人在自然运动用力时,肌肉、骨骼处于绷紧状态。即所谓:僵直、僵硬。
究其根本,太极拳脱离不了技击的原始功能,老子说:“知其雄,守其雌;知其强,守其弱”,“柔”说到底只是一种手段或外在表现,充分的“柔”是为了更好的“刚”。当然柔是要求放松、不绷紧,顺应力道的自然规律。要注意关键点,柔不是软。许多人包括练者与非练者,都分不太清二者区别,把软当成了柔。它与我们用语中的柔不是一回事。如果搞不清这一点,把二者混为一谈,那你一辈子也练不好太极拳。
柔与软二者区别是什么
太极拳“柔”的本质是,将骨关节处放松、松开,而不是肌肉的松掉。而软是肌肉的放松,但肌肉的放松并不等于是关节松开。所以即使做到了软,也并没有懂太极拳的劲。如此,我们看太极高手行拳时,似刚非刚,似柔非柔,无阴无阳,就是因为肌肉不松掉。不放松,就显有力。而关节松开了,就运转自如。又自如又有力,就是刚柔并举。人们看到的这个效果,原因就在于此。
对于身体的僵与松要注意分辨,符合太极拳原则的才叫松。准确来说,全身都不放松自然叫僵,但是仅仅放松了身体上的肌肉也不能称之为松。只有你真正的将你的关节放松下来,才能称之为松。同时还要注意不是动作够大就能够松开关节了,这其中也是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