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极拳中对于走架的练习是十分看重,它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的功夫掌握的情况。不同流派的太极拳对于走架有着不同的要领,那就让我们通过楊式太极拳传统架的教学来了解下吧。
松是太极拳为重要、也是为根本的一个要领,是每一位太极拳习者所不断追求的目标。这是因为能松才能沉,能沉才能柔,能松柔才能轻灵,能轻灵才能练就虚无气势,从而步入太极拳的上乘境界。
想要在太极拳的行功走架中保持松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但是各种流派的太极拳中动作要领大部分都与松相关,所以必须掌握松。对于松的掌握是需要一个长期的练习过程的,今天讲解的关于杨式太极拳掌握平衡的方法就是松的一个组成部分。
行功走架首要的就是求得自身的平衡。如果在走架中身势不稳,为了使身体由不平衡变为平衡,必须通过肌肉与关节的收缩,来恢复平衡,这样就产生了力量,造成肌肉与关节的紧张。因此,掌握走架中求得自身平衡的方法,对于实现松这一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用当今科学的观点来看,在太极拳走架中求得自身平衡的问题,实质上是如何有效地控制自已身体重心的问题。在走架中,重心不断在两脚之间的上方往复变动,且应始终控制在两脚连线的正上方(在某一只脚脚掌的正上方为其极端情况),绝不允许有所偏离。重心离开两脚连线的正上方,在力学上叫做重心偏离基底,就会出现身体倾倒的趋向。在行拳开与合的过程中,重心是容易控制的,一般不会发生身势不稳的现象。但是,当遇开合变换、出脚收脚时,就不那么轻而易举了。这时,若按本文介绍的两种方法做,就能有效地控制重心,使重心得以平稳转移,从而实现行拳的轻灵、沉稳。
方法一
如欲收回一脚,先外旋另一脚相应的腰胯,将欲收回之脚跟旋离地,使欲收回之脚全虚或近乎全虚(脚尖不离地);再内旋该腰胯,并将腰部之劲运于胯,达于腿,牵动脚,将脚轻轻提起收回。要注意的是其劲必须节节连贯,也就是拳论中所说:“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那么应该怎么理解上面的这段话呢?就让我们来详细的解释一下吧。首先假设你要收回的是左腿,那么对应要收回的就是右腿的腰胯部分,并将重心移至右脚方向,进而带动左腿的离地。然后再通过右腰胯的转动,重新调整你的重心,再以腰胯的力顺势将左腿提起收回。这样可以使你的身体充分做好进行下一个动作的准备。
让我们以左搂膝拗步掌接右搂膝拗步掌为例,来说明这一方法。腰带左脚外撇约四十五度,外旋(左脚)左腰跨,将右脚脚跟旋离地,直到右脚接近全虚(右脚脚尖不离地)。内旋(右转)左腰跨,左跨微沉,用腰跨之劲将右脚轻轻带起收回左脚的右侧。右脚不停,顺势向正前方沉出。
方法二
微微着意去松虚脚所对应的肩,或者微微着意去松由实变虚的脚所对应的肩。松肩是太极拳要领之一。但是,在太极拳的走架中,一般说来两肩的放松并不是完全均衡的,常常是应略着意去松虚脚所对应的肩,或者微微着意去松由实变虚的脚所对应的肩。这样做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调节身体重心,实现重心的平稳转移,从而求得走架中的自身平衡。
在前面所举的左搂膝拗步掌转移接右搂膝拗步掌的例子中,倘仅靠左腰跨的外旋、内转,尚不足以轻灵地完成这一转换。若在左腰胯外旋、内转的过程中,再结合以微微着意去松(沉)右肩,则提收右脚就会变的轻灵、圆活。这就是杨公澄甫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中所说:“但遇开合变化时,有含胸拔背、沉肩转腰之活动”。当右脚不停,顺势向正前方沉出时,继续微微着意去松(沉右肩),让在沉出右脚的过程中,将重心稳稳收控在左脚脚掌的正上方,直到右脚脚触地。这样的出脚,也就会像猫儿般的轻灵。
太极拳以分清虚实为第一义。太极拳脚的虚实问题,实质上就是身体重心问题。脚的虚实变化,就是身体重心在两侥之间的往复变动。当重心偏靠在哪只脚的一边,该只脚就为实,而另一只则为虚。当重心完全位于一只脚的正上方,则该只脚就实到极点,而另只脚则虚到极度。在太极拳的走架中,两脚的虚实变换,应当是渐进的,不可以突变,要此虚一分彼实一分地过渡。这就是说,身体重心的转移,应当是连接的、平稳的。如此才能使行拳如行云流水,既无断续处,也无凸凹处。如果在两脚虚实的转换中,略微着意去松虚脚所对应的肩,或者略微着意去松由实变虚的脚所对应的肩,就能完成身体重心的平稳转移,从而实现上述对脚的虚实变换的要求。
后,让我们举出一个能够实际运用这两种方法的太极拳动作云手,使得大家可以更清晰了解这两种方法,如果目前情况比较适合练习的话,也可以通过介绍来应用这两种方法进行练习,帮助你更好的体会其中的意思。
在左云手的过程中,右脚由实变虚,此进略微着意去松右肩,帮助身体重心向左脚方向转移;当左腰跨外旋到右脚脚跟离地,右脚近乎全虚(右脚脚尖不离地)时,左腰胯内旋,并运用腰跨之劲,将右脚提起收回到左脚的右侧。注意,在左腰胯外旋、内转的过程中,要继续略微着意去松右肩,帮助将重心完全转移到左脚脚掌的正上方。在右云手的过程中,左脚由实变虚,此时略微着意去松左肩,帮助重心向右脚方向转移;当右腰胯外旋到左脚脚跟离地,左脚全虚时,右腰跨内旋,将身体重心完全转移到右脚脚掌的正上方,才缓缓提起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并在左脚横跨一步的过程中,继续略微着意去松左肩,将身体重心收控在右实脚的上方,直到左脚脚尖接触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