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种种表现,其主要原因在于
一、从恋爱走向婚姻,角色的变化。从恋人到夫妻,从人子(女)到媳(婿),甚至更为复杂的角色,已不单单是单一的一对一的关系了。这些角色的变化意味着,人可能有很多的改变,因为这时角色的社会性增强了,势必会担心:我会做得如何?他(她)会做得如何?是否能如人所愿,角色扮演能否到位。
二、感情的变化。恋爱时人的距离比在婚姻中的距离是大的,由于距离的原因,人们往往是在现实和幻想中去期盼着和评价着对方,这种评价是有局限性的,就是对方的优点是放大了的。而婚姻具有极大的现实性,是双方自我暴露的极端,由于这种情况,特别在遇到一些问题时或困难时,对对方的表现可能会大打折扣甚至会怀疑自己和对方。
三、婚姻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一件严肃的事。他是否能让我托付终生,她能否与我白头偕老呢?人生的这一次的选择对吗?
四、现实社会的一些负面影响:如年年增长的离婚率、夫妻分居、包“二奶”种种破坏婚姻的事件的发生和宣传,使人们对现实婚姻产生怀疑。我们可以用多种办法去消除这种恐惧。
首先,我们要找出我们所恐惧的原因,就是说我们恐惧的是什么?如果说婚前恐惧,我们不如多多到对方家去做客,在生活中去了解他们的各种情况,给适应婚姻做一个铺垫和准备。还可以请教你的父母,因为他们了解你,他们可以给你一些生活的经验和建议。如果是担心婚姻能否长久的,这就需要你们互相交流了,以打消顾虑。双方的交流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交流时要承认人不可能十全十美的,自己和对方的优缺点各有什么,大家能做什么改变,很难改变的又如何去适应。当然,还要善于发现对方的优点和包容对方,在生活中关心对方和尊重对方,使爱情之树常青。
后说一句,婚姻是血缘关系之后为坚固的关系。解决婚前恐惧症根本的方法是:夫妻间的沟通和包容。
十四、恐惧症是否会遗传
恐惧症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同时也与个体的素质及个性有关,而素质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孩子是否会得恐惧症,关键不在遗传,而在后天的教育。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善于与人交往,乐于助人和自信是非常必要的。
十五、恐惧症的病因
家庭因素
父母限制子女接触社交环境也促发SP(社交恐惧)。有人认为恐惧症与人格障碍有关,Maycr-Gross则把神经症看成是人格的一种反应。杨氏⑶对483例神经症中48例恐惧症的MMPI模式特点分析结果提示:恐惧症多发生在回避性人格障碍者身上,这种人格障碍表现为缺乏自信,敏感。吕氏等对57例对人恐惧症的病理心理治疗效果分析,提示该类病人大多数具有孤僻、内向、自尊、羞怯性格特征。
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在发病中常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某人遇到车祸就对乘车产生恐惧,可能是在焦虑的背景上恰巧出现了某一情境,或在某一情景中发生急性焦虑而对之发生恐惧并固定下来成为恐怖对象。
精神分析学说 -性心理冲突
认为本病起源于儿童性心理冲突,通过置换的防御机致,将某种无关重要的物体或情境,象征地取代了引起心理冲突的人,从而避免了性心理冲突和分离性虑。Sigmend Freud认为,恐惧症作为一种焦虑来自于自我对危险的反应,反应水平的差异由于初的归因所致。恐惧症又称为焦虑性歇斯底里,是由于儿童早期的恋母情绪冲突所致。到了成人阶段,由于性驱力继续表现出强有力的恋母或恋父色彩,从而激起了一种被阉割的恐惧和焦虑。
条件反射学说
按照行为主义观点,认为恐惧情绪的出现是由于形成了不良的条件反射或称为学习的结果,即是由儿童时期早已消失习得了的恐惧经验中学习得来的。某些物体或情境与令人恐惧的刺激多次联合出现而形成条件反射,这些物体或情境成为了恐惧对象,由于病人对此采取回避的措施,而使这种恐惧焦虑得以强化。
十六、中医对恐惧症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