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耳道炎的种类
1、单纯性外耳道炎:早期、轻型外耳道炎,患者仅有耳内不适、闷胀和轻微疼痛或者耳屏压痛,牵拉耳廓痛,或乳突区皮肤红肿,耳后沟消失,耳廓耸立,若能及时医治,数日内炎症消退,恢复正常。
2、外耳道疖:发生于外耳道外端的软骨部,为毛囊或皮脂腺的葡萄球菌感染。耳痛甚剧,可有体温升高。待疖肿成熟,脓液穿破组织向外排出后,耳痛可骤减。
3、弥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软骨部和骨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广泛性炎症,耳痛剧烈。外耳道充血、肿胀,表面覆有脓性分泌物,可有听力减退。
4、坏死性外耳道炎:常发生于耳鼻喉病患者中,外耳道软组织重度广泛炎症,耳痛剧烈。耳道呈弥漫性充血、糜烂,结脓痂或外耳道外局部呈丘状隆起,成熟时顶部有脓点。破溃流脓后,耳痛减轻。
5、耳道真外菌病:耳部发痒为主要症状,并有闷塞感、耳鸣及听力减退。外耳道内有黑色或黄色膜状物,亦有呈黄白色的粉末状霉点。
6、急性外耳道炎:急性外耳道炎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疗肿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均因游泳、冲洗外耳道、中耳炎症分泌物等浸渍皮肤或挖耳(如取外耳道异物、盯聍等)损伤皮肤并发细菌感染所致。
1、急性期需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局部治疗1.0.9%生理盐水外耳道冲洗,配合使用吸引管,在放大耳镜或和手术显微镜下,细心清除外耳道脓液、渗液、痂皮、脱屑等。
2、局部用4%硼酸乙醇、2%酚甘油短纱条贴敷外耳道,患者每3~4小时滴上述药物1次,每天更换纱条1次。
3、慢性者可选用抗生素类(如新霉素、多粘菌素等)与激素类(如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等)合剂、霜剂,软膏等涂敷、换药。4、怀疑与过敏因素有关者,可用抗过敏药物如西替利嗪10mg/次,每天1次。
引起外耳道炎的主要原因
外耳道皮肤外伤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时易发病,如挖耳、游泳进水、化脓性中耳炎长期脓液的刺激等。此外,有变应体质和糖尿病者易反复发作。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和变形杆菌等。
外耳道炎的症状及诊断
外耳道疖时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并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多感全身不适体温或可微升。当肿胀严重堵塞外耳道时,可有耳鸣及听力减退检查有耳廓牵引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性红肿。红肿成熟破溃后外耳道内积脓流出耳外,此时耳痛减轻。外耳道后壁疖肿严重者可使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应注意与急性乳突炎鉴别。急性乳突炎者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发热较明显无耳廓牵拉痛,而有乳突部压痛;有鼓膜穿孔或鼓膜明显充血,脓液较多。
弥漫性外耳道炎急性者表现为耳痛可流出分泌物。检查亦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壁上可积聚分泌物,外耳道腔变窄,耳周淋巴结肿痛慢性者耳发痒,少量渗出物。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分泌物积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狭窄。
外耳道炎的预防
要想预防外耳道炎的发生,首先要注意纠正挖耳习惯。专业人士说,游泳、洗头时污水入耳后应及时拭净,及时清除或取出外耳道的异物,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损伤为重要。
专业人士建议,一般情况下好不要自己掏耳垢,特别是老年人,由于耳朵敏感性下降,很多人耳朵破了,自己都很难察觉。如果要清除耳垢,好用棉花球,切忌使用掏耳勺、发卡等极易损伤外耳道的金属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