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句话说,就是要揭开组成人体4万个基因的30亿个碱基对的秘密。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被誉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
选择人类的基因组进行研究是因为人类是在“进化”历程上高级的生物,对它的研究有助于认识自身、掌握生老病死规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了解生命的起源,使人类长生不老。
测出人类基因组DNA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找出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
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还包括对五种生物基因组的研究:大肠杆菌、酵母、线虫、果蝇和小鼠,称之为人类的五种“模式生物”。
HGP的目的是解码生命、了解生命的起源、了解生命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认识种属之间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起因、认识疾病产生的机制以及长寿与衰老等生命现象、为疾病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基因撑起幸福感的“半边天”
一项新研究发现,对个体而言,生活中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基因组合的影响。
相关论文发表在3月的《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上。
进行该项研究的是英国爱丁堡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医学研究所的心理学家。
他们发现,一个人的个性品质部分决定着他(她)的幸福感,而这两者很大程度上都是可以遗传和继承的。
利用心理学上测定个性和人格的五因素模型(Five-Factor Model),研究人员发现,那些不过度忧虑、好交际且耿直尽责的人往往更加幸福。
他们表示,这种个性组合在有坏事情发生时能够成为良好的“缓冲器”。
通过分析900对双胞胎的个性和幸福感数据,结合基因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一些导致特定个性特征的人类共有基因能让人天生就更倾向于拥有幸福感。
这一结果表明,那些恰好拥有合理个性基因组合的幸运儿具有幸福感的“蓄水池”,即使当他们有压力时,幸福感也会召之即来。
不过,研究人员提醒,尽管新研究发现幸福感植根于我们的基因中,但仍有大约50%的幸福感差异是受个体的外部因素比如人际关系、健康和事业状况影响的。
论文第一作者、爱丁堡大学的亚历山大·维斯(Alexander Weiss)说,“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类欲望的一个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