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国内基因测序企业在基因检测技术的关键设备上仍依赖进口,没有自主研发生产能力,一旦被上游企业“卡脖子”,仍将缺乏还手之力。
在政策环境上,中外基因产业也面临不对称竞争。
美国政府以及相关监管部门一直在全力推进基因测序产业的配套政策升级,不仅建立了严格的FDA 评审制度,还推出了支持实验室自主开发的检测标准,为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保驾护航。
而在中国,国家监管部门仍对基因测序技术保持谨慎态度,在具体的配套政策上一直有诸多限制,再加上学界和产业各方对这一新学科新业态争议不断,导致中国基因测序产业发展难成体系。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于军对此有一个形象比喻:基因测序技术与整个产业的关系,就好像飞机和航空业一样,凭借现有技术水平,我们能够制造出飞机,但如果没有机场、飞行员等各个方面的配套,依然不可能飞上天空。
反击致胜的可能
政府应该是这场反击战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力量。科研创新和政策法规创新相结合,才能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如果继续阻挠下去,很可能像互联网时代追赶美国一样,我们又要在生物经济时代开始追赶了。基因新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并不应该成为生物经济发展中的出头之鸟,反而应该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南开大学原校长、分子生物物理和结构生物学家饶子和如是说:“如果有国家支持,效果将更全面,因为基因组研究涉及的面太宽了。
从基因到转基因、食品安全、生物医药、农业等各个方面,跟经济相关的方面,都可以站在新的高起点上。”
中国已经进入生物经济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重要关口,需要抓住生物产业变革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赶超和反超。
转基因技术
(1)提取目的基因 从生物有机体复杂的基因组中,分离出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或者人工合成目的基因,或从基因文库中提取相应的基因片段和PCR技术进行目的基因的增殖。
(2)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在细胞外, 将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通过剪切、粘合连接到能够自我复制并具有多个选择性标记的运输载体分子(通常有质粒、T4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上, 形成重组DNA分子。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将重组DNA分子注入到受体细胞(亦称宿主细胞或寄主细胞) 。将带有重组体的细胞扩增,获得大量的细胞繁殖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