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的功效与作用 生地的中医理论有哪些

  生地,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在古时候的一些中医就对生地有一定的解说,今天小编就来带你了解一下关于生地的中医理论,下面一起跟着小编了解一下吧!

  生地中医理论

生地中医理论

  《神农本草经》:味甘,寒。主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

  《名医别录》:大寒。主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宛折,瘀血,留血,衄血,吐血,皆捣饮之。《药性论》:君。能补虚损,温中下气,通血脉。治产后腹痛,主吐血不止。又云生地黄,味甘,平,无毒。解诸热,破血,通利月水闭绝。不利水道,捣薄心腹,能消瘀血。病人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日华子本草》:干地黄,助心胆气,安魂定魄,治惊悸,劳劣心肺损,吐血鼻衄,妇人崩中血运,助筋骨,长志。日干者,平,火干者,温。

  《开宝本草》:味甘、苦,寒,无毒。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破恶血、溺血,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饱力断绝,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生者大寒。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踠折,瘀血,留血,衄鼻,吐血,皆捣饮之。

  《本草图经》:《海上方》:治一切心痛,无问新久。以生地一味,随人所食多少,捣绞取汁,搜面作饪或冷淘食,良久当利出虫,长一虫许,头似壁宫,后不复患矣。昔有人患此病二年,深以为恨,临终戒其家人,吾死后当剖去病本。从其言果得出,置子竹节中,因食地黄饪亦与之,随即坏烂。由此得方。刘禹锡《传信方》孔其高:贞元十年,过高舍人崔抗女,患心痛垂绝,遂作地黄冷淘食,使吐一物,可方寸匕,状如蛤蟆,无足目,似有口,遂愈。

  《本草衍义》:凉血补血,补益肾水真阴不足。此药大寒,宜斟酌用之,多服恐伤人胃气。

  《药性赋》:味甘、苦,性寒,无毒。沉也,阴也。其用有四:凉心火之血热,泻脾土之湿热,止鼻中之衄热,除五心之烦热。

  《汤液本草》:气寒,味苦,阴中之阳。甘苦大寒,无毒。入手太阳经、少阴经之剂。

  《象》云:凉血补血,补肾水真阴不足。此药大寒,宜斟酌用之,恐损胃气。

  《珍》云:生血凉血。

  《本草》云: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腕折,瘀血留血,衄鼻吐血,皆捣饮之。

  《液》云:手少阴,又为手太阳之剂,故钱氏泻丙与木通同用,以导赤也。诸经之血热,与他药相随,亦能治之。溺血便血亦治之,入四散例。

  《心》云:苦甘,阴中微阳,酒浸上行、外行。生血、凉血去热。恶贝母。

  《本草衍义补遗》:生地黄大寒,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胎动下血,胎不落,坠折伤、瘀血、衄血、吐血,皆可捣饮之。病人虚而多热者勿用,慎之!

  《本草发挥》:洁古云:生地黄性寒,味苦。凉血补血,补肾水真阴不足,治少阴心热在内。此药大寒,宜斟酌用之,恐损胃气。《主治秘诀》云:性寒,味苦,气薄味厚,沉而降,阴也。其用有三:凉血,一也;除皮肤燥,二也;去诸湿涩,三也。又云:阴中微阳,酒浸上行。

  《本草纲目》:《本经》所谓干地黄者,乃阴干,日干,火干者,故又云生者尤良。《别录》复云生地黄者,乃新掘鲜者,故其性大寒。其熟地黄乃后人复蒸晒者。诸家本草皆指干地为熟地,虽主治证同,而凉血补血之功稍异。

  生地的功效与作用

  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

  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结语:文中介绍了关于生地的一些中医理论,在各种中医记载上面都会出现生地,大家可以多多的了解一下,同时,小编还介绍了关于生地的一些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