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动四两拨千斤
这句话是从上句连贯而讲的。假如有人用力来打我,我对付来力的方法,应当顺势牵动他,则用四两的力可以牵动千斤的力。话虽如此说,我们用什么方法牵动他,牵动他什么部位,怎么拨法,拨对方何处,都是我们研究的要点。根据洪师的讲解和试验,我方知是牵动对方的重心,重心一旦推动平衡,则以四两的小力,亦可使千斤之力随势化去。牵动的方法,以步法为主。陈鑫先生说:“手到步不到,发人不巧妙,手到步也到,发人如薅草。”武禹襄的《太极十三势行功心解》也说:“如同将物掀起、而加以失传之力,斯其根自断。”这些话都是牵动对方的方法,可惜都说的不完全。我认为进攻的脚要比手先到,但到达什么部位,则更为重要。
陈式进腿、分套衬二法,不论套衬,都应紧贴对方前腿。这也是“如物掀起”时,必先用杠子或手插进所掀物件的下边,然后才能变动它的重心而“掀起”来。“加之挫之力”,就是向不同方向的“拨”法。所以对这一句话的“牵动”应从步法下功夫,产生牵动重心的效果,然后加上手的拨法,以配合步。但拨的方向,一定要对准对方的躯干中心,视其步子的方向、而向其后外方拨动。例如对方左步在前,则向左后外拨;右步在前,则向右后拨动。但还要注意,对方原是用巨力来打,才能用以上 法牵动。并非对方不动、而我硬用手去勉强牵他。因为太极拳的原则是“因敌变化”。彼不动我亦不动,彼微动我随动。
引进落空合即出
这句话是以第三句“任他巨力来打我”而继续讲的。由于他来打我,我就随势引进。引进的方向还是以来劲的方向为准。他偏向我右方,我便向右引进;他偏向我左方,我便向左方引进。来劲偏高便用采法;来劲在中间便用履法。但是怎样能使之落空,却须适当地运用缠法自转的顺逆以配合公转的大小。
“合即出”的“合”是什么意思?我认为这是指双方的着力点碰到一起,所以叫作“合”。力点和力点碰到一起,岂不成了顶劲?我认为,对方直来攻我,我向左或右自转拨转来力,使之落空而出,这是我用旋转的点接触来力直进的点,是不会出现顶劲的。
粘黏连随不丢顶
这句讲的是推手的方法和用劲的原则。实则也是太极拳的原则。“粘黏”是讲劲好似胶漆那样,只要双方接触上,就像碰到胶漆,而无法脱离。“连随”是动作的方法。为了粘,便须用随法。为了粘的黏,便须用连法。陈鑫先生用螺丝钉拧到木器上无法硬拔出来的比喻,能表明缠法的粘黏形象。不能硬拔出来,说明“不丢”;螺旋前进,说明“不顶”。所以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是推手、散手的精髓,它不但部分肢体有这种劲,周身都要练出这种劲来,并适当地掌握,运用任何着法。不习陈式者不懂缠法是当然的。习陈式有年者,亦往往误解为必须同时缠绕对方,甚至说:“缠丝劲不过是个形容词。”洪师每每谈到这个问题,都为陈式太极拳的前途担忧。
结语:太极推手是太极拳重要的一部分,练习太极推手是练习太极拳的必然,练习太极推手重在坚持不懈,千万不能半途而废、不求甚解,否则终究难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