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我国各种功夫种类中为特殊的一种,那么太极拳究竟有多神奇呢?在小说中才存在的“凌空劲”存在么?太极阴阳图有哪些含义呢?不清楚的话就赶紧来跟我学习一下吧!
一、现实存在“凌空劲”
“凌空劲”不像武侠小说描述的那样神乎其神,也不同于影视剧的表演。凌空劲确实是太极拳的上乘功夫,发人方在欲触及对方之际能迫使对方腾空而出。其实,被发放方也需有一定功底,只有这样才能在化解不开眼前的攻击时通过弹跳退出圈外。这种避过被打击距离,在空中调整重心和身体平衡的技法,在拳谱中谓之“跌前有一跃”。由此可见,在真打实斗中,如果功夫悬殊,被发放方不会闪、展、腾、挪,就难逃挨打。但是,以此偶然现象作为训练方式长期仿效,多只能有其形无其实,没有实际意义。只有从基本功练起,循序渐进,才能得到太极拳真谛。如何能够将武林人逼到腾空而起的地步,这是当下要研讨的内容。
二、将人放出的原因
1、发放人自身所具备的能力。太极拳高手在实战中没有过多的纠缠,往往搭手见输赢。这种功夫是长期运用太极拳的进、退、左顾、右盼、中定的步法,通过虚实变化的身法,在“沾、黏、连、随”中运用“捋、挤、按、采、肘、靠”进行推手训练的结果。
通过站桩和打拳等训练,逐步练出太极推手和太极散手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当练到周身一家时,意识一动,丹田内气就会随之而动,内劲依次贯穿各个部位,全身上下相随,形成一个柔韧的整体架,连绵不断地运行,与人推手时可根据对方的力刚柔相济进行应对,需要时可做到运化时极柔软、发劲刹那极坚刚。
太极推手实战,还要练出时刻掌控对方变化的能力。利用“沾、黏、连、随”的方法,感觉到对方的劲路变化,与彼力“不顶不抗”、“随屈就伸”,达到“无过无不及”地运行,在运行中用太极劲法化解对方之力,同时随时调整自己重心的稳定,达到立身中正、运行自如,在运动中使对方重心失稳,将劲运向可导致其失重部位,在得机得势之际进行发放。
2、发放人的机理。太极散手利用对方出手打人瞬间出现的定式尚未及收回之际,趁机利用接触部位作为传导体,将彼引进落空,就可使对方重心失稳,将他放出。具体地讲,太极散手主要特征是实战中脱手,属于没有任何限制的搏击。但是,只要双方动手,就会有肢体接触,只要能用意、劲“跟踪”住对方,太极推手的功夫就能得以施展。我用肢体与彼接触部位相“黏”,根据对方力的强度进行大小变化,使对方无法摆脱,促使他运动不灵出现“呆滞”状态。此刻,我顺其力给劲,迫使他重心出底盘而失稳,我同时借运转之机,捎带造成与彼接触部位脱开至适合发劲的间距,随即通过“着力部位”将其放出。
当然,在太极技击中“动手”的对象包括全身各个可击打的部位。当对方在重心失稳状态下无法抵抗时,我也可以腾出手来,选择打击部位进行攻击。如果在我出手之际,彼方位不变向背后一跃避开了打击,这种逃脱方式只有在我打到他身上之前才有效。当我手还没挨到对方身上时他就腾空而出,相对而言这就是“凌空劲”。对方如果逃得慢,就会受创或跌仆而出。一般情况下,太极高手运到此步,对方是脱不开身的。但是由于太极拳能修炼到这个水平的人,其恬淡、不争理念较深厚,他会主动停住手而不去伤人。客观上,这种威慑力也起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三、太极、意念与气功
几十年来,人们出于了解真相抑或猎奇的心理,经常问我:“不挨着人到底能否把他打出去?”这次再谈“凌空劲”不过是老调重弹,我认为大家都有自己的见解,只不过是想证实一下而已。
20世纪80年代,全国出现过“气功热”,我的同事小柯问我:“顾伯,听说太极拳含有气功,你老练拳肯定会气功,能让我在远处动吗?”我说:“行,但是有个条件,你得按我的要求去做。”他表示可以,于是我就给他摆好姿势,让他站稳,我在2米开外坐定,以缓慢、沉稳的语气发出指令,让他身上各部位依次放松,不时提醒他调整身形的要求。当我看到他身体已进入松、静状态之后,我就念念有词:“双臂起、起……”只见他的两臂随着话音渐渐从两侧徐徐升起。他一脸迷茫地问:“我没用力,怎么胳膊自动抬起来了?”小柯琢磨一会,大声地说:“我就不听你的,看你还能把我的胳膊抬起来吗?”我说:“信则有,不信则无。我是调动你的意念,用你的内气促使手臂上抬,如果你不想让臂抬起,我当然无能为力。”由此可见,意识可以决定内气的运行,心理暗示可以影响意识、导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