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太极拳需要长年累月的坚持,练习时间久了自然就能领悟其中的要点。下面,小编就来为你介绍一下关于太极拳的练习方法以及一些练习要点的解释,一起跟着小编往下了解一下吧!
怎样练好太极拳
(一)基础阶段
第一阶段为基础阶段,初学太极拳如学写字,要求字体工整、准确。太极拳也要首先做到姿势动作正确,符合要求,打好形体基础。形体基础包括:手型、步型、身型、手法、步法、身法、腿法、眼法等,避免错误定型,一旦形成错误定型,就很难改正。因此,为了打好基础,技术要求如下:
1.端正:打太极拳首先要注意姿势端正,特别要保持上体自然正直,腰脊中正,两肩、两胯自然放松,不可俯仰歪斜,或耸肩、扭胯。其它部位也要按照要求切实做好。任何一个部位不得要领,必然牵扯其它部位,造成错误定型。例如姿势中臀部外凸,必然牵连腰部和胸部前挺,腹肌紧张。因此,初学阶段要抓住姿势“端正”这一身法中的主要方面,其它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2.稳定:要使上体端正舒适,必须首先保持下肢稳定。步型、步法既是姿势当中的一部分,又是整个姿势的基础。如果步子过小过窄,或脚的位置、角度不对,以及变换动作时虚实不清,势必造成身体重心不稳。因此必须把步型、步法的要求弄清楚,可以单练各种桩步和步法,先把身体重心的变换搞清楚。这样既利于培养下肢的支撑力量,又能把主要步型(弓步、虚步、仆步、独立步等)、步法(进步、退步、侧步、跟步等)的要领掌握好。此外,根据具体情况,多练各种腿法(蹬脚、分脚、摆脚、踢腿等)和腰部的柔韧性练习,可以增强下肢力量,有利于动作的稳定。
3.舒松:初学时,姿势动作要注意舒松自然。舒松不是软塌无力,而是按照规矩,尽量把动作做得舒展些。太极拳的特点是轻缓柔和,沉着自然,要求“运动如抽丝”。初学者往往不适应这种要求,容易使用拙力,造成不必要的紧张,甚至僵硬,破坏了姿势动作的端正、稳定。初学打基础时必须注意克服这一毛病,首先由舒松柔和入手,把不必要的紧张和生硬的僵劲去掉,姿势动作力求舒展大方,自然柔和。
4.轻匀:为了较快地掌握太极拳轻缓柔和的运动特点,初学时,注意动作要慢、要柔,用力要轻、要匀。快和慢是相对的,不是越慢越好。一般说来,初学者动作慢一些,用力轻一些,易于使动作准确,速度均匀,消除拙力。初学时如果动作不熟练,可以在姿势之间稍有停顿,体会一下要领,边想边做。但是动作熟练之后,就要努力保持匀速运动,起落转换不可忽快忽慢,忽轻忽重。
(二)熟练阶段
这一阶段着重掌握太极拳的动作规律,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要注意以下要点:
1.连贯:打太极拳在姿势动作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就要努力做到节节贯串。各个姿势动作要前后衔接,一气呵成,好象行云流水一样,前一个动作的完成,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不可中途断续。比如,“揽雀尾”动作,初学时可以把掤、捋、挤、按分成四个局部动作,独立开来;熟练之后,就要把四个动作衔接在一起,动作中间虽然仍要保持一定的节奏感,但是一个动作做完后,微微一沉,似停非停,马上接下一个动作,整个过程精神贯注,意念集中,不可松懈间断。就像练习郑多燕减肥舞一样,需要动作连贯。
2.协调:练太极拳是全身性活动,要求上下相随,完整一气,全身各部位的运动保持协调一致。比如做“云手”动作,腰脊转动,带动了两臂在空间画圆,两手掌随着臂部运动不断地内外翻转,两腿支撑整个身体左右移动重心,颈部也随躯干自然扭转,同时两眼不断注视交换的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处处牵连、密切配合的全身运动。不可手脚快慢不一,躯干、四肢脱节的现象。比如,“揽雀尾”的弓步动作,腿已经“弓”出去了,手还没有“挤”出去(或“按”出去);“搂膝拗步”时,右手搂膝先结束,左手还在推掌。这样,就与协调的要求不相符合,违背了“周身相随”的要求。
(三)提高阶段
练太极拳要懂得用劲和换劲的方法。“由着熟而渐悟懂劲”,什么是“懂劲”?“劲”就是运动中力量的运用,“懂劲”就是了解太极拳的用力特点,掌握用力的要领。在这一节段要着重练习劲力完整,内外统一。从练套路来讲,“劲力完整”就是指运劲过程中,力量连绵不断,刚柔相济。“内外统一”是指意念、呼吸与动作协调配合。只要经常练习,认真体会,做到劲力完整、内外统一并不困难。
练习中要注意掌握以下要点:
1.意念集中,以意导动:练太极拳自始至终要求思想集中。但在初学阶段,思想大多集中在该打哪个式子和检查姿势动作是否符合要领上,技术熟练以后,思想就逐步转到劲力运用方面来。例如,“简化太极拳”中的“揽雀尾”,熟练以后,我们要把意念集中到劲力运用以及与其有关的想象上。比如捋劲要有牵引或是捋住物体的想象,按劲要有向前推按的想象,同时与腰腿的用劲结合,意念活动从机械地做动作,转为用意念引导动作,这就使力量和动作更为充分准确,富有内容。
2.虚实分明,刚柔相济:运动本身就是矛盾。在武术练习中,常常把矛盾转换概括称做虚实变化。太极拳从整体运动来分,除个别情况外,动作达到终点定式为实,动作变转过程为虚;从动作局部来分,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体现动作的虚实,我们用力的时候,就要有张有弛,区别对待。实的动作和部位,用力要求沉着、充实;虚的动作和部位,要求轻灵、含蓄。例如,动作达到定式或趋于完成时,腰脊和关节要注意松沉、稳定。动作变转运动时,全身各关节要注意舒松、活泼。上肢动作由虚而实时,前臂要沉着,手掌逐渐展指、舒掌、塌腕,握拳要由松而紧;由实而虚时,前臂运转要轻灵,手掌略微含蓄,握拳由紧而松。这样,结合动作的虚实变化,劲力有柔有刚,张弛交替,打起拳来既轻灵又沉着,避免了不分主次,平均用力和双重、呆滞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