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至今已经拥有很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的民族文化之瑰宝,很多人学习太极拳不仅用来强身健体,同时也是作为一门防身技术。下面,小编就来为你介绍一下关于太极拳的实战练习方法。
一、什么是太极拳搏击
双方在激烈地对抗中,在保护自己的基础上,利用太极拳的理论及技击功能,充分调动人的体能和潜能,去攻打对方,并战而胜之的方法。这种搏击术称之为太极拳搏击。
二、太极拳搏击中的“三合”
太极拳搏击在演练和实战中要求“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
1、“心与意合”
在搏击时,本心要静,思想要集中。以精神为主宰,把实战意识放在首位。人的意识影响人的思维和行为。靠精神力量的作用,人们能克服很多困难,产生非凡的能量,干出超乎寻常的事情。太极拳搏击,就是利用意念活动,来调动人的潜在能力。实战搏击时,面前有人似无人,不论拳打、脚踢、膝攻,必须心领先,意透敌背。做到“人未动,意先动;步过人,身到位”。得机得势,出拳、出腿,利用我方强之处,攻敌弱之处。以小力胜大力,以合力胜散力,“四两拨千斤”,在技击中发挥无穷的威力。
2、“气与力合”
太极拳中的“呼吸”,是指搏击中人技体气势的“蓄发、开合、收放”。
太极拳的“呼吸”,与人的自然呼吸大不相同。它基于人的自然呼吸,又高于人的自然呼吸,人的自然呼吸受肺活量的限制,在吸气时不能呼气,呼气时不能吸气。太极拳的“呼吸”,是根据动作需要变化的,受人思想意识控制的被动运动。太极拳的“呼”,即周身气势放大,为周身之劲的发放所聚发的“发劲过程”,“吸”,即为周身气势的收小,为周身之劲的储存聚蓄的“蓄劲过程”。所谓“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合即是收,开即是放。
三、太极拳搏击实战时,筋、骨、肉在击打动作中的性能及作用
1、筋的柔韧性
筋的柔韧性是指我们在太极拳搏击击打动作中,筋的伸展能力及弹性。它可以决定肌肉和关节韧带的伸展长度。
太极拳搏击中的对拉性和伸展性技术,可有意识地放松对抗肌,使之缓慢拉长,通过太极拳进行筋的慢张力拉长练习,可以使肌肉和关节韧带拉长到承受极限,提高肌肉的张驰和协调能力。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在竞技中避免损伤和疼痛。
2、骨的衔接与转换
人体二百零六块骨头都靠骨关节来连接,承担重量和进行活动,太极拳要求在搏击动作中,用意识来放松关节、拉长韧带,增强其弹性和灵活性,使动作达到“节节贯串”。在贯串的同时,须注意骨节要对准(不准则无力)。用骨节对准的方法,使脊柱关节锻炼得更为灵活稳固。并使骨与骨之间能够更好地分配重量,从而增强力量的耐久性。使我们在太极拳搏击实战中,身法不用大幅度的动作,就可以移形换位、立地生风,迅猛的出拳、出腿打击对手。
四、太极拳搏击中力学原理的运用
任何武术终都归结为发力于对手,战而胜之。太极拳作为从理论到实践都非常先进的优秀拳种,其发力更加符合人体生理。机械力学、流体力学原理在太极拳中的运用使人赞叹。
1、机械力学原理的运用
在太极拳搏击中,许多姿势和动作都是跟力学原理相吻合的。如击打时,我们的冲刺步就是利用了杠杆原理;摆拳就是利用轮轴的原理;而侧身则是利用了斜面的原理。太极拳搏击中处处体现了力学中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在一个动作中,也可以同时运用以上力学原理。
2、流体力学原理的运用
气血在人体的功能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因盛它的容器而成形。当我们给容器施加压力时,液体就会在其中加速流动,并在压力小的地立产生冲力。例如:一支注射器,我们给里面抽满水,用力推动针管,这时针管中的水受到推力,就会射的很远。又例如:一个球胆,我们给它装满水,让球胆嘴身下,水会顺着球胆嘴慢慢地往下流。但是,如果我们给球胆急速加力,球胆受到挤压,那么从球胆嘴喷射出来的水就会产生一股很强的力量。就像练习郑多燕减肥舞一样。
气血在人体中,就和液体在容器中相同。在太极拳搏击中,我们利用流体力学的特性,用意识和体能来控制气血的流动,就能练得:“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劲由内换”的内家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