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练习太极拳时,首先就是要先练习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其中就有一个动作叫动势定型。那么这个动作怎么样进行练习呢?下面小编就来为你介绍一下关于太极拳动势定型的练法,以及太极拳入门时应该了解的一些知识。
太极拳
动势定型动作练习:
十指抓地:
只有十指抓地,才能脚下生根。脚下有根之后,腰部的承受能力才会加强,腰胯各部位的灵活性才能充分显现。练拳时脚下出现“拔跟”、“喝风”,是因为跟腱韧带不够长。拉长这个韧带要靠十指抓地来实现。十指抓地的同时,让脚腕向不同方向移动、旋转。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就可以拉长跟腱韧带。
内撑外包:
内撑外包是指各关节之间所形成的球体感,这是个无形的球,是实心的,在任何外力作用下都不变形。无形的球在双臂、双手、双腿、胯下及各关节之间有一种强烈的外撑力,越用力抱它,它的外撑力越强,为了保持这个球在怀中、胯下及其他关节之间的存在,就要用双臂、双腿及其他关节来用力地合抱它。这就是所谓的內撑外包。
公转自转:
太极拳运动中以腰脊为轴,身体各关节的运动是公转与自转的同步交叉运动。具体来说,下关节对上关节而言是公转,上关节对下关节而言是自转。
后关节对前关节而言是公转,前关节对后关节而言是自转。公转相对于自转时关节运动的幅度要小,自转相对于公转时关节运动的幅度要大。上肢运动相对于腰脊来说,腰脊是公转,手臂是自转。
腰脊的转动幅度要小于手臂的幅度。腿与腰脊的关系也是如此。当腿要承担自身的重量时,相对来说比腰脊的运动范围要小,尽管脚是膝关节的前边一节,可它自转的幅度并不大,而膝关节转动的幅度更大一些,这是特殊情况。
因为脚在抓地的时候要生根,要向下拧转,所以脚不可能像手一样转那样大的圈。但当腿进行攻击时,它转动的幅度大于腰脊的转动幅度。明确身体不同部位公转与自转的关系,就可以避免枉动。避免枉动才能有混元力,做到周身一家,达到太极拳推崇的境界。
1、练拳为什么面向南?
按现代气功理论,面向南练功能与地球的磁力线方向一致,利于内气的顺行。
2、练拳前能吃东西吗?
练拳前不要过饥、过饱,早起必须排清二便,憋尿不利于气沉丹田。练完不可即坐或即卧,也不宜立即大量进食,须步行片刻,以调和气血,天凉时及时穿上外衣。
3、练太极拳是否一定要配合呼吸?
不是的。练太极拳呼吸是有讲究的。起吸落呼、蓄吸发呼,但要拳炼到纯熟时,呼吸自然配合动作,初学者要以“自然”二字为高原则。
4、每天练拳的时间多长为好?
按各人的时间和体质条件而定。老拳师有这么一说:“一遍不忘、二遍熟、三遍四遍长功夫”。弱者每天练三遍,能长期坚持必有效果,若练二遍或三遍好中间不要打顿,以利于内气的连续运行。一日功一日练、一日不练十日空、十日不练百日空、百日不练一场空。对于以武功为目的者,要求就更严了,好每天连续练三小时,坚持三至五年,便能沉住些功夫。
5、为什么在昏暗中练拳不稳?
是因为人们在做平衡动作时,两眼能随时测定自身与周围的距离,并把得到的信息,通过神经传送给大脑,这对前庭器官掌握好身体的平衡动作非常重要,而昏暗环境中“双目测距”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就会影响身体平衡,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这种现象可以消失。就会影响身体平衡,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这种现象可以消失。就像练习郑多燕减肥舞一样,在练习时在灯光亮一点的地方。
6、练拳是否要先求形似再求神似?
形似是练太极拳的姿势,初学者必须要姿势正确,若姿势不正确、要领不掌握,神似无从说起。有人外形练得很像,但没有追求内在的东西,仍然无异于太极操,要达到形神兼备。
总而言之,想把太极拳练好,就得要“循规蹈矩”地习练,要做到前进不凸,后退不凹,左转不缺,右转不陷,从而达到无内无外,无物无我,这就是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