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式简化太极拳特点
一. 立身中正.舒展自然
练太极拳首先要保持身体姿势的正确即中正。所谓“中正”就是《拳论》中所论述的:“百会中极一气贯顶”。是说自头顶.躯干至会阴,上下始终形成一条垂直线。例如:预备式的站立,起式的屈膝按掌都要自然端正。太极拳的“中正”贯穿于套路的至实至终,不论是弓步.扑步还是虚步,不论是直立.屈蹲还是转换。上体都要保持正直,不能前俯后仰,左歪右斜。身体的躯干应避免紧张僵挺,还要防止萎缩不展。练拳时要顶头竖项.沉肩坠肘.直脊展背.收腹敛臀.尾闾中正这都是保持上体自然正直的重要部位,要特别注意。
太极拳的姿势要做到舒展自然,首先要有一种触景生情的意境。比如,站在大海边就会情不自禁地张开双臂高呼“啊!大海......”,心胸顿时感到无限地宽阔。站在高山峻岭之巅就会有一种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的豪迈的气概,顿时感到汹涌澎湃。练拳亦是如此,心中有情,外在表现就会有气象万千的变化。比如,左右倒卷肱的提腿展臂,当两臂前后展开之势就好似将一轮明月托起一般。就会感到两臂沉重胸前空,腰松腹实神自现的意境美。动作姿势自然就舒展,柔和,轻灵沉稳。
二.心静.体松
“心静.体松”是太极拳的基本的要求。一尘不染谓之“清”,一念不生谓之“静”。“心静”讲的是一种内静,说白了就是要思想集中,排除一切杂念,不要胡思乱想,专心致志地投入到练拳的过程中去。只要上场练拳,先行立正站好,两手自然下垂,下颏内收,嘴唇微合,两目平视,心平气和。这就是先求心神两静,使之浑然一体。只有心神两静,才能存得起真心,养得起真气。预备式虽无动作,其阴阳开合已寓于心腹之中,平心静气,以待其动。静到极点自然就会动,这种动完全是由心意所致。所以只要有心静就会有心动,从此,一势接一势,进退屈伸,起落开合,左顾右盼,节节贯穿,连绵不断,周身一家。
“体松”首先是意识上的放松,只有意识上的放松才能使肌体得到放松。体松就是身体各部位自然舒展,动作的自然顺遂。“虚灵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的太极拳十要。就是反映了身体各部位的自然放松,自然松沉的状态,形成了上虚下实的姿势。因此,当迈步或退步,屈伸或转换时,由于身体的自然松沉.稳定支撑重心才能轻松缓慢地移动。这样迈出或后退的腿才能轻灵,动作才能松柔,才能体现出“迈步似猫行”,做到意动身随,意在拳先,有意求柔,无意则刚的意境。
三.屈腿落胯.进退轻灵
太极拳步型的移动变化叫步法,步法中的基本姿势叫步型。“步为拳之根”,步法是平衡和支撑全身稳健的根基。动作的轻灵或迟滞全在于步法的正确与否。各种步法的变化都要轻灵沉稳.虚实分明。因此,两脚进退.转换.移动时要屈腿落胯,稳定好支撑腿后,再提大腿以膝领脚迈步或退步,轻起轻落,点起点落。由点及面,随之转换重心全脚踏实。在步法转变过程中,落脚的位置(距离.宽度.方向)要符合要求,脚尖或脚跟碾转的角度要适当,以利于动作的稳定和顺。支撑腿要平稳,不可忽起忽落,只有腿部支撑的稳定才能使腿部的屈伸自然灵活,进退轻灵。太极拳桩步.行步的训练是加强腿部柔韧性和力量的基础。
结语:上文中介绍了关于24式简化太极拳的第一个动作到第十二个动作的攻防意义,相信现在大家对此已经有所了解。同时,还介绍了关于24式简化太极拳的风格特点,可以多了解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