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是冯志强老师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而创建一种拳术,每个人在练习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时的感悟有所不同,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一篇练习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感悟的文章,希望大家可以来学习一下哦!
浅谈修练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的感悟
一、“无极” 与“太极”的关系
“无极”一词属于中国古代哲学范畴,是指派生万物的本体,以其无色、无味、无声、无象、无始、无终、无可指而得名。“无极”是处于一种空空洞洞、混混沌沌的状态,是比太极更加原始、更加终极的一种状态。“无极”的含义是无一物而包万物,原本是***用以指称“道”的终极性概念。
“太极”一词早出现于《周易》一书,书中描述:“易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中“两仪”即阴阳,其阴阳相互依存,并永无休止地转换是衍生天地万物的本源。这一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辩证法则渗透于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并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
知道了“无极”、“太极”的含义,就不难理解“无极一动太极生,太极动静阴阳分,阴阳开合万物生,生生不息理循环”这一研练太极拳的理论依据了。
二、太极拳与“太极”的关系
冯老师说:“太极是大道,太极拳是小技。”太极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为了提高自身适应自然的能力及抗击外来侵扰,依据无极生太极、太极分阴阳、天地阴阳平衡运转互换而生万物的辩证哲学思想创编的集道、武、医于一体的混元运动方式。初并无固定的套路,只是依理法而行功,后经数代人的研练,为了便于传授与行功,逐渐形成了拳架套路。拳架套路是体验太极阴阳万般变化的载体,要求从无极入门放松练习,去僵而求柔,积柔而成刚,松柔圆活而利于变化,一招一式皆符合法度。无极入门,放松练习太极拳架套路,就是按太极阴阳之理来体验太极阴阳的万般变化。
三、太极拳与“无极”的关系
太极拳集道、武、医于一体。道,即道家的修炼思想。道家修的是长生,早在两千多年前,道家追求的是外丹,即“长生不老丹”,后因许多人(包括唐代多位皇帝)服丹后中毒而亡,逐改修炼内丹。炼内丹就是从后天返先天,追求“虚静无为”,也就是从“无极”而始。道家认为,内炼之道,贵在心虚,心虚则神凝,神凝则气聚,虚静无为则百脉自然流通,精自化气,气自化神,神自还虚,虚灵清净则自生慧。故两千多年来道家的修炼是以“无极”而始,以太极阴阳混元而用的。
武:传统的太极拳是健身和实战并重的。按道家无为的思想,将各门派的武技、战术巧妙地隐藏在太极拳的动作之中,形成了舍己从人、以柔克刚、后发先至、以变制快、以旋转胜强攻的实战原则,独成了含阳刚于阴柔之中、寄雄奇于淡远之内的术法分明、简洁缜密、端庄洒脱的太极拳法。其是按照求静、求松、求慢、求顺、用意不用力、不可心存打人念等动中求静的理念进行训练的。“有意无意是真意”,是对传统太极拳高深意境的真实写照。这里的“静”与“无”都是求“无极”,即求无一物而包万物。
医:太极拳吸取了中国古代医疗养生法则,要求心静体松,中正安舒,以意行气,气沉丹田,从而形成了一种动中寓静、柔中寓刚、内外兼修、混元运转的健身运动。中国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充分体现了防重于治的思想。如《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就有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及“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之句。指出了调摄精神是为了保持恬愉宁静的生活,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预防七情(喜怒哀乐悲恐惊)伤身,从而增进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究推太极拳的目的,则正如《十三势歌》中所说的“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因此,练太极功夫就是通过意、气、神、形的混元运动,使身体亏虚的部分恢复健康,即“亏者复原”;然后,再行修炼而达到身体强壮,功进大成,即“圆者更圆”。这一过程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人体潜能,借后天返先天,修先天化后天,使人体呈现勃勃生机的过程。也就是冯老师所讲的:“通过混元太极拳的练习可以提高我们的气能、磁能、电能等各类人体生物能,这是太极功夫的物质基础。”所以太极的健身医理也是从“无极”而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