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按窍运身,就是在运动时要想穴位,用穴位领着身体走。这是王培生老师的发明,是北派具有王培生老师风格特点的吴式太极拳独有的特点。练拳时,观想穴位,不但细腻柔和而且具有明显的防病治病效果。技击时,意想穴位,可以做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按窍运身”的提法把上述这一要求从理论到实践都形象化了、具体化了、简单化了,并提高了太极拳运动对治病健身作用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所谓轻静柔化,轻,是轻灵,练拳时要求“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举手投足顺其自然,毫不用力,要“迈步如猫行”“脚踏如履薄冰”“落步不伤蝼蚁命”“运劲如抽丝”或体会“脚踏祥云身自玄”之妙感 ;静,是神意专注,“体松心静”“内固精神,外示安逸”,练拳时要“先在心,后在身,在身,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虚静至极“泉清水静”“无形无象”“全身空透”能“听蚁叫,观蚁笑”“蚁鸣我听虎龙吟”,悉心听体内气血周流之声如“翻江倒海”;柔,是柔韧,“运劲如抽丝”、越细越好,行拳如揉面越熟越好,练功如百炼钢越纯越好,要炼成“腰折百回若无骨”,全身无处不弹簧,极柔软而又极坚刚的太极妙境;化,是变化,是化合,是融化,是柔极至无,动静如一,周身内外轻灵活泼没有滞点。
所谓伺机而动,就是不妄动,不强动。每一式的运动都是顺其自然的,虽有欲动之意,但没有欲动之势时,也不能强动。必须在重心垂直,配重得当时,肢体内有了一种欲动的趋势,随这种趋势而动。这就是“机”,就是由静到动的时机。
所谓紧凑舒伸,是前面所说的“单腿负重”和“轨道步型”两项要求的补充。 拳论讲“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吴式太极拳要求“分”要极力“舒伸”,“合”要尽量“紧凑”。
紧凑,从动作外形上要求,是以负重腿为轴心,做到“内外六合,抱圆守一”。内外六合,即各式太极拳身法都要求做到的“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的外三合和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内三合”;抱圆,即要求全身所有的大小关节,都要以腰椎和负重腿的髋关节为圆心,做公转自转同时进行的运动,要处处强化圆的观念,做到“身如九曲轴无微不利”“一动无有不动”,不可散乱、松懈、无序。守一,即神意专注,气沉丹田,内紧外松,内惕外随。从动作的意念上要求,每个动作在收、合、屈、蓄时,要做紧凑到“其小无内”的想象。
舒伸,从动作外形和意念上要求,是做每一动作时,周身所有的关节都要前后、左右、上下极力拉开,想象汗毛要竖起来,皮肤和肌肉,肌肉和骨骼,骨髓和骨髓腔之间要拉开距离,但意念要尽量放松。每个动作在展、放、开、发时,还要做舒伸到“其大无外” 的想象。
紧凑舒伸也是吴式太极拳富涵阴阳哲理的一个重要体现,即紧凑时要注意舒伸,舒伸时要注意紧凑。
所谓如水洇沙,是要求练拳时,每一举动凡在蓄劲时,意念都要由梢节之阴面向根节做如水洇沙之想象,悉心体悟阴面的每个细胞都在蠕动、放大;随即在发劲时,意念要由根节之阳面向梢节做如气蒸腾之想象,悉心体悟阳面的每个细胞也都在蠕动、放大。但无论是蓄劲还是发劲,都要做到“刻刻存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如水洇沙较之《拳论》中说的“节节贯串”更加细腻,而且是立体化的微细运动,是提高健身、开智和技击功效好的运动形式。
所谓如云似水,就是在练拳时要上如行云下如流水。云是随风成形,变化无穷,触不到摸不着的。两手在练拳或和对方交手,要沾粘连随,不丢不顶,随曲就伸,一触即变,一摸就无。水是随境成形的。它能随方就方,随圆就圆,水无孔不入。练拳或技击时要去意如水,擦地而行,钻孔填空,亲和无隙。
所谓纯以意行,就是太极拳运动要求以意念统帅动作,练拳时用意不用力,强调每个动作都要先想后做,先看后行。要“先在心,后在身”,“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肢体的运动,完全都在意念的引导下进行。但是在实践中如何达到这一要求?需要反复练习,悉心体悟,做到举手抬足,毫不用力,纯任自然。
总结:上文主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吴式太极拳的技击要领以及吴式太极拳运动的主要特征,在练习吴式太极拳时要先理解吴式太极拳的技击要领,通过技击要领的学习来领会吴式太极拳的精华,小编建议大家要认真学习吴式太极拳的技击要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