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经过多年的创新与发展,已经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健身运动之一。陈式太极拳拳架灵活,刚柔相济,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陈式太极拳56式的教学,请大家一起来练习下陈式太极拳56式吧!
陈式太极拳出现发展
太极拳自陈王廷首创之后,在陈家沟世代相传,陈式子孙妇孺皆知,老幼皆练。陈家沟的人丁越来越兴旺,练太极拳之风也愈来愈盛,后浪推前浪,历代都有名拳师。三百年来,历经陈氏子孙及其门徒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太极拳便成为我国重要的拳种之一。
从《陈式家谱》可知,陈王廷三子一孙的拳艺一般,玄孙甲弟则拳艺精到,但从此后继无人。然而,陈王廷的族系第四代秉壬、秉旺、秉奇三兄弟,是陈家沟的太极拳手,人称三雄,与同族陈公兆、陈大兴齐名。不过,这时陈王廷所创的七种拳套,已由博返约,原有的一百零八式长拳和太极拳(十三式)第二路至第五路,在陈家沟已很少有人练习,而第一路、炮捶(现代陈式太极拳第二路),推手和粘枪,则精益求精。至五传陈长兴和陈有本时,为适应不同的学习对象,第一路太极拳又有老架和新架之分,至六传又派生了赵堡架。
新架据说是陈有本所创,架式与老架一样宽大,逐渐扬弃了某些高难度的动作,陈家沟人称之为“略”。陈有本的门徒族侄陈清萍,也创造了一套架式,小巧紧凑,动作缓慢,练会后逐步加圈,在不改变套路的原则下,由简到繁,以至极为复杂,逐步提高拳艺的技巧难度,与陈有本同时的陈家沟拳师陈长兴,承祖辈的老架系统,架式宽大,难度高,直到他的学生杨露禅在北京传习拳艺时,为了适应保健需要,又逐渐改变了拳套动作,遂成杨式太极拳。后又从杨式派生了吴式太极拳,其创始人为吴鉴泉。
永年人武禹襄先从杨露禅学陈式老架,又从陈清萍学新架套路,其后自创一派,称武氏太极拳。后由武氏又派生了孙式太极拳,其创始人为孙禄堂。
一、起式
二、右金刚捣碓
三、揽扎衣
四、右六封四闭
五、左单鞭
六、搬拦捶
七、护心捶
八、白鹤亮翅
九、斜行拗步
十、提收
十一、前趟
十二、左掩手肱拳
十三、披身捶
十四、背折靠
十五、青龙出水
十六、斩手
十七、翻花舞袖
十八、海底翻花
十九、右掩手肱捶
二十、左六封四闭
二十一、右单鞭
二十二、云手(向右)
二十三、云手(向左)
二十四、高探马
二十五、右连珠炮
二十六、左连珠炮
二十七、闪通背
二十八、指裆捶
二十九、白猿献果
三十、双推手
三十一、中盘
三十二、前招
三十三、后招
三十四、右野马分鬃
三十五、左野马分鬃
三十六、摆莲跌叉
三十七、左右金鸡独立
三十八、倒卷肱
三十九、退步压肘
四十、擦脚
四十一、蹬一跟
四十二、海底翻花
四十三、击地捶
四十四、翻身二起
四十五、双震脚
四十六、蹬脚
四十七、玉女穿梭
四十八、顺銮肘
四十九、裹鞭炮
五十、雀地龙
五十一、上步七星
五十二、退步跨虎
五十三、转身摆莲
五十四、当头炮
五十五、左金刚捣碓
五十六、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