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5cctv2健康早班车:李晓峰谈先天性心脏病

民福康养生 > 养生节目 > 央视健康早班车

图文作者: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责编:张兴佳

发表时间:2024-12-06 10:57

  先天性心脏病可能会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出现晕厥,也会使儿童生长发育迟缓。针对先天性心脏病具有哪些症状和治疗方法,本期的cctv2健康早班车节目中,我们特地请来了现任北京儿童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李晓峰教授来讲一讲!

  下面是本期视频的内容简介:

  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

  心衰

  新生儿心衰被视为一种急症,通常大多数是由于患儿有较严重的心脏缺损。其临床表现是由于肺循环、体循环充血,心输出量减少所致。患儿面色苍白,憋气,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心率每分钟可达160次-190次,血压常偏低。可听到奔马律。肝大,但外周水肿较少见。

  紫绀

  其产生是由于右向左分流而使动静脉血混合。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明显。

  蹲踞

  患有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特别是法乐氏四联症的患儿,常在活动后出现蹲踞体征,这样可增加体循环血管阻力从而减少心隔缺损产生的右向左分流,同时也增加静脉血回流到右心,从而改善肺血流。

  肺动脉高压

  当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的病人出现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和紫绀等综合征时,被称为艾森曼格氏综合症。临床表现为紫绀,红细胞增多症,杵状指(趾),右心衰竭征象,如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周围组织水肿,这时病人已丧失了手术的机会,唯一等待的是心肺移植。患者大多数在40岁以前死亡。

  杵状指(趾)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几乎都伴杵状指(趾)和红细胞增多症。杵状指(趾)的机理:肢体末端慢性缺氧、代谢障碍、中毒性损伤。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呈杵状膨大。

  发育障碍

  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往往发育不正常,表现为瘦弱、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

  其它

  胸痛、晕厥、猝死。部分患儿则有体循环方面的症状,例如排汗量异常。(通常表现为大大超出正常同龄人的量)

  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方法有两种:

  手术治疗与介入治疗。

  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实用于各种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法乐氏四联征以及其他有紫绀现象的心脏病)。

  介入治疗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及部分室间隔缺损不合并其他需手术矫正的畸形患儿可考虑行介入治疗。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手术治疗适用范围较广,能根治各种简单、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但有一定的创伤,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少数病人可能出现心律失常、胸腔、心腔积液等并发症,还会留下手术疤痕影响美观。而介入治疗适用范围较窄,价格较高,但无创伤,术后恢复快,无手术疤痕。

  治疗时医生穿刺病人血管(一般采用大腿根部血管),通过特制的直径为2—4毫米的鞘管,在X线和超声的引导下,将大小合适的封堵器送至病变部位封堵缺损或未闭合的动脉导管,以达到治疗目的。通过临床实践证实,先心病介入封堵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约1小时)、恢复快(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不需特殊麻醉及体外循环、住院周期短(约1周)等优点。只有当病人年龄小、不能配合手术者才需要全身麻醉。该封堵术的适应症很广,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均可以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介入治疗先心病也有其局限性,不适合于已有右向左分流、严重肺动脉高压、合并需要外科矫正的畸形、边缘不佳的巨大缺损等。

  关于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自从1967年Portmann采用泡沫塑料封堵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以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走过了漫长的道路。随着病例的增加及经验的积累,操作技术日益成熟,在大型医疗单位已成为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常规方法。国内近50所医院开展了此类手术。

  动脉导管未闭

  目前我国采用进口Ampatzer封堵器已完成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2500余例,技术成功率98.4%。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6%(其中溶血1.36%,封堵器脱落0.2%,心包填塞0.04%),死亡率仅0.04%。

  房间隔缺损

  目前我国采用进口Amp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达3500余例,技术成功率98.1%。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9%(包括封堵器脱落0.5%,心包堵塞0.4%),死亡率仅0.2%。

  室间隔缺损

  多年来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一直是介入治疗的难点,其原因除缺损解剖部位特殊外,还缺少理想的封堵器,致使该技术发展缓慢。2002年美国AGA公司开发研制出一种新型自膨胀非对称性双盘状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过国内外近一年的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目前国内采用此技术已完成室间隔缺损封堵术250余例,成功率达97.3%。由于技术要求高,操作复杂,初期开展缺乏经验,其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达2.7%,主要有封堵器脱落、溶血、房室传导阻滞、主动脉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因此,未经过严格培训的医师及不具备相当技术条件的医院不应盲目开展此技术。

  本期嘉宾介绍

  李晓峰

  教授,现任北京儿童医院心脏中心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常委、副主任委员及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胸心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胸心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1986年本科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后继续在首都医科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从师于的心脏外科mansion88 app 李仲智教授。2000年在阜外医院心血管外科进修学习。2001年-2002年: 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华盛顿儿童医院、芝加哥HOPE儿童医院血管心外科进修学习及交流。在不断的学习中领会了国际及国内先心病治疗的新进展、新技术以及新研究方向。回到医院后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全中心同事们一道,不断地将先心病治疗水平及研究水平提高。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中央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苏ICP备15060253号-6 Copyright © 2010- www.jjdof.com 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