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出现痔疮可能会导致便血,小肠钩虫病也可能会导致便血,那么还有其他什么原因能够导致便血呢,究竟便血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危害,下面就有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学主任李兆申教授来为我们讲一讲!
下面是本期节目的相关内容: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中央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本期嘉宾介绍:
李兆申,男,1956年10月生1980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1988年获硕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任医师。现任国家重点学科-长海医院消化内科学主任、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所长、消化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校胰腺疾病研究所所长、 第一附属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消化内科主任。技术二级。
兼任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消化内镜学会副主委,上海市消化病学会委员及上海市食管静脉曲张治疗研究会副主委。编委。担任《胰腺病学杂志》执行主编、《中国内科年鉴》、《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副主编、《胃肠病学》、等多本杂志的编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评为科技银星及军队教书育人金奖曾获上海市银蛇奖,得到上海市科委启明星资助,列入上海卫生系统跨世纪人才百人培养计划行列,上海科技领军人物。
便血原因一是肠道本身的疾病,例如肠道溃疡和炎症、寄生虫感染、肿瘤、痔、肠套叠、肛裂、大便干燥擦伤等。
二是肠道以外的其他系统的疾病,例如血液病、急性传染病、维生素缺乏症、中毒或药物毒性作用等。
儿童出现便血:多由直肠息肉引起,血色鲜红、无痛、血与大便不混合。
成年人便血:多由痔疮、肛瘘、肛裂、直肠息肉、结肠息肉、直肠癌、结肠癌、细菌性痢疾等引起,大多属于肛肠科疾病范畴,应引起注意。
年轻人群:年龄小于30岁的便血患者所占比例已经从10年前的8%上涨至15%。
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中乙状结肠与直肠的恶变性病变(包括良性与恶性)明显增多。中年以上患者,有大便习惯的改变,腹泻或便秘,大便变细,粪便伴有黏液脓血时应疑及结肠艾的可能,少数患者可仅表现为固定性的腹部疼痛。
一、鲜血便
多为即时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时间就经肛门随粪便排出,或便后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观类似外伤出血,颜色鲜红或紫红、暗红,时间稍久后可以凝固成血块。鲜血便常于以下疾病:
1、痔疮:各期内痔和混合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为粪便附有鲜血或便后滴血。外痔一般无大便出血。
2、直肠息肉:为无痛性大便出血。排便时出血,排便结束后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与粪便相混,或息肉位置高、数量多,也可也粪便相混。
3、直肠脱垂:久病后可有排便时出血。
4、肛裂:便血,出血方式为粪便表面一侧附有血迹,不与粪便相混,部分患者便后滴血。要想确定以上疾病是否为便血的原因,可通过电子肛肠镜进行检查确诊。目前,有些医院采用进口高清肛肠镜(如北京解放军309医院第一分院肛肠外科中心),可将病灶部位放大数十倍,可有效发现便血的原因。
二、脓血便
即排出的粪便中既 有脓液,也有血液,血液外观较稀薄,有时含有大量黏液。脓血便或含有黏液的血便,往往见于直肠或结肠内的肿瘤及炎症。以下是几种常见疾病:
1、直肠癌:血色较新鲜或暗红色,粪便中可有黏液,往往血液、黏液、粪便三者相混。
2、结肠癌:随病程延长逐渐出现大便出血,多为含有脓液或黏液的血便,血色较暗。
3、溃疡性结肠炎:黏液便或脓血便,同时伴有左下腹痛或下腹疼痛。
三、黑便
是指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又称为柏油便,为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症状之一。上消化道出血时主要表现为黑便,往往伴有呕血、心悸、乏力、贫血等其他症状体征。若出血量较少,而且速度较慢,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由于肠液的作用排出的大便即为黑色;若出血量较多,在肠内停留时间较短,则排出的血液呈暗红色;出血量特别大,而且很快排出时也可呈鲜红色。
四、隐血便
凡小量消化道出血不引起大便颜色改变,仅在化验时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称为隐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胃溃疡、胃癌。大便隐血试验可检测大便中的少量血液成分。多次、持续性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消化道慢性出血,应进一步检查警惕胃肠道肿瘤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