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围棋等级制度
我国古代对某种技艺有高成就的均称为“圣”,晋葛洪《抱朴子》说:“故善围棋之无比者,则谓之‘棋圣’。”
东汉初期桓谭所著的《新论》,将棋手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世有围棋之戏,或言是兵家之类也。上者,远棋疏张,置以会围,因而成得道之胜;中者,则务相绝遮,要以争便求利,故胜负狐疑,须计数以定;下者,则守边隅,趋作罫,以自生于小地。”
魏晋南北朝时,按当时的官阶等级“九品中正制”,制订棋手等级,共分“九品”,这也许是日本围棋“九段制”的历史渊源明陶宗仪《说郛》。
引魏邯郸淳《艺经·棋品》说:“夫围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
一品“入神” 能高瞻远瞩,放眼全局,计算准确,神游局内,令人感到高深莫测。
二品“坐照” “照”意为明察秋毫;“坐照”即对棋局形势能了如指掌,与“入神”的水平相差半先。
三品“具体” 意味能掌握围棋的各种技能,在对弈中“如遇战则战胜,取势则势高,攻则攻,守则守。”与“入神”相比,差一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