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小孩子生下来就喜欢哭,那么你知道这些哭声里影藏了哪些秘密嘛,这些哭声代表着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听听mansion88 app 的讲解。
本期节目请到的嘉宾是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胡电,讲宝宝哭声里的秘密。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通过婴儿的哭泣,妈妈可以知道:宝宝是饥饿,疼痛,不舒服,大小便了,还是感到寂寞了。半岁的宝宝只有用哭来表达他的需要和请求,如果您不关心宝宝的哭,他会感到很无助。时间一长就会变得悲观消极,并且不再为达到某一目的而想方设法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势必会影响到宝宝语言的发展。
所以家长要多关心宝宝的哭,努力去理解宝宝哭的含义。当宝宝哭了,家长不妨走过去关心地问:“是不是尿裤子了?”“宝宝是不是想说话?”并及时解决他的困难。如果是宝宝感到寂寞了,就要哄哄他,念儿歌或唱歌给他听,或者和他做游戏,让他体验到快乐。
宝宝根据原因大致可以分成两类,有躯体疾患的孩子哭声常比较低沉,常常伴有呻吟声;而性格原因的孩子则常常哭声大、音调高、拖音长,让人感觉孩子“怎么这么喜欢折腾”。
有时候宝宝突然哭闹是为了达到想要什么或不要什么的目的,这时首先要分清楚宝宝的目的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则要给以支持,表明态度即对孩子的哭闹作出正面应答;而如果其目的不合理,则要明确予以拒绝,并要充分说明理由,让其乖乖接受,终主动停止哭泣。
宝宝们天生爱哭,有人认为哭就让他哭去,孩子哭是一种本能,一种锻炼,哭累了就会自己安静下来,父母不能太宠,以免这种“不乖”的行为受到鼓励。对此,mansion88 app 表示,这样的观点非常错误!
“的确,哪怕对襁褓中的婴儿也不能过分宠溺,因为孩子性格从此时已一点点形成,但对孩子的哭闹不作回应绝对是错误。父母要知道,哭是宝宝表达自己需要、向周围传递信息的唯一方式。”mansion88 app 强调,一定要对宝宝的哭及时回应,这是父母与孩子语言、情感交流的开始,是对孩子成长正常心理影响的基础。而如何读懂孩子的哭声、如何回应则是一大“技术问题”。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中央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本期嘉宾介绍
胡电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86年获得医学学士学位,1993年获得妇产科硕士学位。 从事妇产科临床和科研工作20余年,对妇产科常见病和疑难病的诊治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致力于生殖系统炎症及肿瘤,优生优育等方面的研究及治疗,承担过 “九·五”医学规划基金及军队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基金,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编专著3部,先后获得过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及上海医学科技三等奖。
宝宝的三种哭声
生理需求的哭
生理需求的哭往往是以下原因造成的:尿布脏了或湿了,喝奶时间要到了,渴了、热了(如流汗)、冷了(如手脚冰冷)、太吵了、光线太亮了或是太暗了。宝宝这些基本生理需求的哭泣,是比较好解决的,只要满足宝宝的要求就可以了。
心理需求的哭
有关mansion88 app 指出,有些宝宝黏人、易受惊吓,是因为性格上比较敏感或适应性差。心理需求的哭声比较小,甚至会盯着大人或伸出双手,就表示他只是想要抱抱,想要有人陪他玩。这时你只要逗着、哄着他玩就万事大吉了。宝宝3~6个月会开始熟悉亲近的人,高兴就笑,不高兴就哭。6个月以后四肢控制比较好,表情也更丰富。当许多生理需求不必借哭来表示时,表达情绪的哭泣比重就会增加,不满、失望、害怕、生气、挫折感都是哭泣的原因。当得到大人的拥抱时,宝宝会感到满足与愉悦,所以父母应该在宝宝两岁前多抱抱他,让孩子感受到关爱,这对日后宝宝的心理健康有益。
病理状况的哭
假如宝宝的哭声比平常尖锐而凄厉,或握拳、蹬腿、烦躁不安,无论如何抱也无法搞定,就可能是生病了!当身体不适引起疼痛感时,不会说话的婴儿一定会用肢体语言和哭声来表达。此时他的哭声特别尖锐或凄厉,这时做妈妈的就应该警觉。肠胃道系统、呼吸道、皮肤方面、脑部、泌尿生殖系统、重金属和药物中毒、大人吸烟或吸毒等问题,都会引起宝宝的异常哭泣。
宝宝啼哭的几种情况
饥饿时哭:平坦而有节奏,边哭边觅食。哺乳后,即入睡。
身体不舒服时哭:如卧位不适、衣服过紧、蚊虫叮咬等,此时宝宝特别烦躁,四肢扭动、眉头紧皱。处理舒适后即可停止。
受到惊吓或打击时哭:哭声高而尖,回声长而短,做妈妈的要迅速找到原因加以处理。
疼痛时哭:闹哭声忽缓忽急,不觅食。可能是肠绞痛、胀气、外耳道疖、皮肤感染等。首先要测体温,及时请儿科医生诊断治疗。
烦躁不安或孤独时哭:哭声断断续续,时不时会睁大眼睛四处张望,抱起安抚后即可不哭。
宝宝啼哭的原因
出生后3~4周的婴儿,神经调节反射不灵敏,由于喂养不当,食物过敏,可能发生局部肠道痉挛,引起急性排气障碍、肠绞痛。婴儿阵发性剧烈啼哭,一般入夜开始,啼哭时面颊发红,口唇苍白,腹部紧张,两手握拳,下肢蜷曲,足部发凉。
饥饿性夜间哭闹常见于3个月内的婴儿,往往由于母乳分泌不足、乳头凹陷等导致孩子吃不饱而哭闹不安。这种哭闹表现在喂奶后仍有吸吮动作,间隙哭闹,吮手指,啃拳头等。
过分疲倦、睡眠不足的婴儿被惊醒后常常哭闹不止。此外,由于小儿神经中枢发育不完善,大脑兴奋灶容易泛化,白天、睡前嬉闹过度或受到惊吓,造成婴儿过分兴奋、紧张,睡熟后也会惊醒啼哭。
许多疾病也会引起婴儿夜间哭闹。上呼吸道感染时,鼻腔堵塞、呼吸不畅,可使婴儿在熟睡中惊醒啼哭。佝偻病早期表现除多哭闹外,还有多汗、头枕部秃发圈、颅骨软化等。婴儿患肠道寄生虫病,由于异种蛋白对身体的刺激,影响神经系统,也可能引起夜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