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04云南卫视养生汇全集:王鸿谟讲观色知健康

民福康养生 > 养生节目 > 云南卫视养生汇

图文作者: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责编:陈曦

发表时间:2024-12-06 09:46

  编者按:色诊对大家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语,虽然这个词语很陌生但是对我们的健康帮助很大。色诊都能看出哪些健康问题?让色诊第一人来帮你解答吧!

  本期节目请到的嘉宾是王鸿谟,主题是揭秘面部的健康危机,主要色诊看健康、色诊如何看健康的内容。

  注意:

  本频道文章版权归云南卫视,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本期嘉宾介绍

  王鸿谟

  王鸿谟 1927年生,河北乐亭人。1952年北京铺仁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入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一年,1953年毕业。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干事,《新观察》杂志编辑、记者,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组长、当代文学编辑室主任,编审。主要从事文学编辑工作,先后编辑、审阅、出版长篇小说80余部,曾数获全国长篇小说优秀编辑奖。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缩写本《红旗谱》、《前驱》等。1988年,作为中国汉语mansion88 app 赴朝鲜工作两年,并获朝鲜颁发的二级国际友谊勋章。

  王鸿谟教授,首都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名老中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生物医学特征辨识学会副主席,中国针灸学会经络研究分会委员,《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副总编,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mansion88 app ,中国老年保健学会养生mansion88 app 。

  从事中医教学、医疗、科研等工作40多年,擅长察色切脉诊病,针药并用治愈疑难重病。在创建中医色诊学、诊法客观化、完善辨证体系、还原构建经络系统、体表-内脏多层次对应相关等方面多有建树,取得了公认的学术成绩,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研究成果为中外学术界广泛关注。北京电视台《养生堂》主讲嘉宾。

  色诊是中医通过辨色来诊察病情的方法。色分明晦泽夭、色分浮沉聚散、色为上下内外。五色须分五运六气、五脏主色须分平病生死、察色须知动态进退、察色须能综合变通。

  察色须能综合变通

  相互关联

  色调、色泽、色位虽各有特征而各候其病,但彼此之间本是统一而互有关联的,因此,言虽当分,用则当合,这样才能互相启发,由常而达变。

  仅就五色而言,每因六淫相兼而有混杂之象。如风挟寒则淡青,风挟热则隐红,湿挟寒则淡黄暗滞,湿挟热则黄赤垢腻,凉燥则薄而枯滞,温燥则隐红急薄。

  再就色泽色位而言,常因病机病位以类相似而有一定关系。如病之浅者,色多浮薄,薄多清明,清多弥散,散漫不定则分部不确;病之深者,色多厚沉,沉多暗滞,滞多抟聚,聚有界限而分部较显。

  互为变通

  色调、色泽与色位三者之间,候病虽有侧重,但因病理的整体关系,会彼此互有变通。如颜色侧重病因,但又有淡微主虚,浓甚主实之常例;色泽侧重病机。

  但又有明亮多关乎风、热阳邪,暗滞多关乎寒、湿阴邪,湿热熏蒸而黄明如桔子色,寒湿沉着而黄晦如烟熏色等大致倾向;色位侧重病位,但又有满面充斥主邪盛正实(阳明实热面合色赤),局部暴露主正虚邪贼(肺肾虚热两颧潮红)等一般趋势。

  症有真假

  再者,病有常变,症有真假,而色诊亦然。如寒邪外来而郁阳挟热,其面赤缘缘而怫郁不彻;阴盛格阳,其面赤足冷;热深厥深,其面青唇红,此皆色中之变也。

  又如古人以“有色无气(光泽),不病命倾,有气无色,虽困不凶”之论,强调光泽之重要,但又有暴感寒湿、郁遏太甚而初病即见晦滞之色者,有久病神散而反现浮光之象者。

  还有虚劳瘦削临近死亡而现锡光者,有阴虚火旺之肺疾,其阴被逼外泄而油光满面者,皆为反常之假象。此又当色症合参,细致观察,则能发现其变中仍有常理贯通,其假象仍有真迹流露。

  色脉合参

  另外,前人指出:“新病脉夺,其色不夺;久病色夺,其脉不夺;色脉不夺,新病易已;色脉俱夺,久病难治;善色不病,于义诚当,恶色不病,必主凶殃;正病正色,为病多顺;病色交错,为病多过。”(《医宗金鉴》)此皆有据之言。

  临床若能冷静耐心地加以观察验证,自能发现其中道理。如有不少内在痼疾(癌瘤、心血管疾病之类),有长期潜伏或潜在发展的前期过程,此时临床并无显著痛苦病症。

  但很早确会出现不良的病色或病脉,然往往不会引起足够重视,待到病症暴露或体检发现,多属中、晚期而疾重难返。

  因此,临床应用色诊,如同脉诊一样,不能急功近利地只求一时之验,而应注意客观纪实、多方求证,否则不能真正领会《内经》强调“能合色脉。

  可以万全”之意,乃是就平病生死重大界限或长远预后而言,甚至不免陷入“脉是假的”,“色不可靠”的观念误区。

  五色须分五运六气

  经以五脏应五运,而有五色皆现于面,即青为肝木,赤为心火,黄为脾土,白为肺金,黑为肾水;然六气太过为淫,也足以影响气血而色为之变。

  经有常色,络变无常

  这两种主病意义,并非矛盾,实有浅深之别。所谓“经有常色,络变无常”,“经之常色……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是也,络之变色,“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热多淖泽,淖泽则黄、赤”。

  经深而络浅

  由于经深而络浅,五运之质内应五脏,病之深者循经脉而表现真色;六淫之气外犯气血,病之浅者随络脉而表现病色。

  因此,五色偏亢虽能分候五脏之病,但必是重病、久病,病势已深入到五脏本质的境地,才会出现“脏真”之象。

  如果外感初病,先犯络脉,内伤未深,先扰气血,病尚轻浅者,尽管出现的还是五色变化,但它反映的不是五脏本质而是六淫与气血了,此类现象临床十恒八九,不可不明。

  例如:外感之邪,寒色常滞,气血为之不扬也;湿色常黄,气血为之化浊也;热色常赤,气血熏蒸,灼而然也;风则视所挟之寒热不同而为淡为红;湿亦视其所挟之寒热不同而或明或暗。

  热极化火而深入血分,则{赤肿急;寒甚湿毒而深入血分,则或青或黑。若内伤正虚有邪,其所显略有所异同:阳虚气弱者,有风则青白,有寒则淡白,有湿则萎黄;阴亏血少者,火热则颧赤,内燥则色枯。

  五脏主色须分平病生死

  五脏应主五色,始于生理,非独病理。不过平人五脏调和、五色调匀则会显平人淡黄隐红之色。

  然常人也有脏气禀赋之偏而成五形(注:《灵枢》有金木水火土“五形之人”)偏色之象,病入五脏失调,轻重不同,而有病色生死之异。因此,五色偏胜之。平病生死,其差异之大,不能不别。

  五脏平色者

  正如经曰:生于心则如缟裹朱,生于肝则如缟裹绀,生于脾则如缟裹栝娄实,生于肺则如缟裹红,生于肾则如缟裹紫。所谓缟,素帛白绸之类也,如裹者,朦胧光泽,合而不露之象。此乃五脏安和、气血无乖,所生之色能为胃气之黄色、皮肤之白色所掩护也。

  五脏病色者

  不仅五色有偏,而且必因病变影响胃气之冲和,不能包裹内含而彰然暴露于肤上。正如经曰:色青如翠羽,或赤如鸡冠,或黄如蟹腹,或白如猪膏,或黑如乌羽。

  又如经曰:色青如草兹,或赤如[血,或黄如枳实,或白如枯骨,或黑如煤烟者,皆呈独亢不藏之病色。

  然前五色,虽暴露而有光明润泽之象,说明病虽重而气血俱存,故为病中主生之色;后五色,不仅暴露无遗,且皆已沉晦枯槁,即气失其光明、血失其润泽,两者俱亡,谓之真脏色见,故为病中主死之象。

  总之,含蓄明润为平人之正色,暴露明润为病中之生色,暴露枯晦为病中死色,此以色泽为鉴,可谓简便精当。

点击查看更多:如何色诊 王鸿谟 色诊 

苏ICP备15060253号-6 Copyright © 2010- www.jjdof.com 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